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今年以来,平利县始终把就业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头等要事来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探索建立三项机制,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了有就业意愿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目标,为乡村振兴首仗首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稳岗就业衔接机制。为确保稳岗就业有效衔接工作统筹推进,树立大就业工作理念,建立了集责任、落实、政策、督导一体的衔接工作体系,确保稳岗就业无缝衔接。一是建立责任体系。成立了县稳岗就业有效衔接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发改、财政、住建等2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工作组办公室下设在县人社局,抽调专人办公,推进工作落实。二是建立落实体系。按照人社牵总抓、部门协同抓、镇村具体抓的责任落实机制,制定印发了稳岗就业有效衔接工作任务清单,定期召开稳岗就业有效衔接工作联席会,分析研判形势,研究部署工作。三是建立政策体系。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建立“1+X”政策体系,即制定1个稳岗就业有效衔接工作方案和配套出台了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职业技能提升等若干个有效衔接就业帮扶政策。四是建立督查体系。县人社局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责任,整合稳岗就业衔接办和全局人员力量,成立了8个督查小组,按照“领导联片、股室联镇”的责任分工,深入镇村巡回督导稳岗就业有效衔接工作。
建立稳岗就业监测机制。坚持县统筹、镇为主体、村抓落实的机制,常态化开展劳动力就业监测帮扶,确保有就业意愿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目标。一是全面排查摸底。依托全县驻村帮扶干部入户摸底,精准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状态,及时排查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家庭成员就业情况,通过系统数据比对筛查,确定预警监测重点对象。二是精准对接建账。按照“村初审、镇会审、县审定”的程序,逐级分析研判,逐户提出帮扶建议。县人社局精准对接重点对象,完善制定帮扶措施,建立就业帮扶工作台账。三是夯实帮扶责任。以驻村帮扶为主体,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精准落实“岗位推送、企业吸纳、兜底安置、政策支持、职业培训”等措施,帮扶重点对象实现就业增收。四是清单销号管理。县巩固衔接办、县人社局将重点对象就业状态实行“红黄绿”清单管理,在各镇每月研判的基础上,采取入户核查、信息比对、电话核实等方式进行复核,对稳定就业、收入达标、政策落实到位的予以销号。
建立稳岗就业帮扶机制。加强就业政策衔接,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帮扶机制,确保实现“帮扶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的目标。一是搭建劳务招聘平台,促进输转就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机构,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整理发布各类就业岗位。有务工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实现了务工增收。二是培育壮大帮扶载体,拓宽就业渠道。聚焦首位产业、电子线束、毛绒玩具产业,培育新社区工厂和扶贫车间,促进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并通过线上日常考勤和线下定期巡查,培训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四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就业。坚持“稳存量、扩增量”并举,在稳定原有公益性岗位规模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巩固衔接资金,联合乡村振兴局新开发公益性岗位672个,优先保障“三无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零就业”家庭、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就业,目前全县各类公益岗位达到4095个,较上年度同期增长12.9%,有效防止了返贫致贫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