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岚皋 > 正文内容

    岚皋:兴一个产业 富一方百姓

    作者:张天兵 曾民盼 时间:2021-12-13 09:04 来源:岚皋县 字号: 打印

      初冬的岚皋最富诗意,也是魔芋收获的最好时节。12月7日,顺着延绵曲折的山路,来到以种植魔芋出名,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只见山林层峦叠嶂,令人赏心悦目。林下,村民正利用晴好天气抢挖魔芋,一片丰收景象。
      魔芋在岚皋当地被称为“鬼脑壳”,它是有益的碱性食品,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和食用纤维。近年来,蔺河镇蒋家关村依托资源禀赋,做强做好魔芋这一产业“大文章”,除了种植魔芋外,还成立专业合作社,投资兴办魔芋加工厂,线上线下销售魔芋……一个个围绕魔芋展开的乡村振兴故事,在这里精彩上演。
      当天上午,蒋家关村四组70岁的村民汪传兵和老伴刘英芝,正和几名帮工忙着在林下挖魔芋,他们挥动着羊角镐,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魔芋挖出放入背篓中,看着新鲜出土的“宝贝疙瘩”,老两口不禁笑弯了眉毛。
      汪传兵家中有4口人,从1996年,他便开始在2亩多山坡地里零星种些魔芋,到2016年尝试种植50亩,现在已经发展到90亩规模。一年仅此一项就可收入5万多元,加上出栏6头大肥猪,毛收入能在八九万元。种植魔芋让他家摆脱了贫困,也从此过上了殷实的好日子。在蒋家关村,像汪传兵一样靠魔芋种植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二组组长钱从文,也是一个魔芋种植大户,他说蒋家关村山多林密,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后,这为发展林下魔芋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村里95%以上的农户都在种魔芋,全村老少能过上好日子,可不都是靠它!
      该村的张长宁,过去家里穷得叮当响,40多岁还是光棍一条。去年,他从外地务工回到家乡创业,流转了80亩山坡地种植魔芋,还饲养了20头生猪,一年下来出售魔芋和生猪收入达16万元,不但脱了贫,还娶了媳妇,在蔺河镇移民新村住上了110平方米安置房,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模范户的蝶变。
      为了推动魔芋产业稳健发展,延伸产业链条。2017年蒋家关村成立了农民魔芋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农户+基地”的模式,投资建起了300平方米魔芋加工厂,一进入丰收季,这里的脱皮、清洗和烘干设备就开始忙碌地运转着。
      据了解,自从建成了村里加工厂,单日可完成35吨鲜芋粗加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极大增加了魔芋的附加值。仅去年,该合作社依靠魔芋产业增收600余万元,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该村党支部书记伍先忠说:“蒋家关村魔芋品牌越擦越亮,如今已发展1.2万亩,这一产业直接带动了200户农户就业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累计分红30万元,村集体分红达8万元以上,户均增收达到1.2万元以上。
      现在,蒋家关村除了以魔芋为主导产业外,还大力发展养殖、中药材、黄金茶等产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