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作者:郑晓虎 时间:2021-12-21 08:54 来源:紫阳县 字号: 打印

      最近,平均海拔超过900米的紫阳县界岭镇迎来了今冬的第二场降雪,茶农们也开始盘算起了今年的收入账。
      “茶园管护现在基本已经接近尾声,一年务工收入有2万多块钱,再加上我自己采摘鲜叶卖的钱,今年能挣上3万多块钱。”在界岭镇硒岩茶业专业合作社务工的村民孙成俊说。
      依托茶产业尝到甜头的还有村民陈智学。界岭镇斑桃村在2018年3月成立了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34户农户入股合作社。陈智学算了一笔账,每年他家仅是茶园管护一项,就能省去3000元,“合作社年年都有分红,坐在家里拿四五千块钱,很知足了!”
      刘志巧是界岭镇硒岩茶业的负责人,近几年来,这个30多岁的“女汉子”把茶叶做得“风生水起”,茶园的规模和收入有了很大提升。除了给予农户产业分红、劳务用工等红利外,她还为农户送出了“大礼包”,“比如农户卖给我100块钱的鲜叶,年底我就返给他8块钱,这样做既保障了原料的供应,又能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战略让这个边远小镇看到了更多发展机遇,也让刘志巧有了更多期待,“计划将现有的600余亩茶园管护好,用好当地优质茶叶资源,开发夏秋茶,通过合作社带动更多茶农把老旧茶园改造管护出来,不仅仅要让我们合作社盈利,也要让茶农挣到更多钱。”
      紫阳县洞河镇石家村的村民同样对乡村振兴充满了期待。三面环水、地势平坦,让这里早早成为了县城的蔬菜供应地。前不久,第一批24户村民与企业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按照协议,紫阳县山野菜食品有限公司将分期整合全村300亩土地,建设蔬菜大棚。
      “合作社的成立,使我们村原本蔬菜种植‘小而少’的局面逐步被打破,也填补了村里无村级集体经济的空白。”洞河镇石家村党支部书记张开波表示,将带领村民协力把石家村的蔬菜品牌做出来,通过产业让他们获得更多收入。“在乡村振兴开局之年,我们也是抓紧了政策来发展经济,下一步,要配合公司做好运营,带动农民增收。”
      紫阳县针对农村产业发展分散、管理粗放、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立足实际,坚持“富民”与“强村”相结合,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巩固脱贫成果相结合,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累计新建茶叶、蔬菜、生猪、药材等产业基地24个、加工厂28个、产业园区42个,新增农村经营主体92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呈现了长短结合、多元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紫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哈红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对村级集体经济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并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同时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开展分类指导,精确布局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扶持措施,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安政网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