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养老已经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近日,笔者就石泉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石泉立足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着力构建“党政统筹、部门主抓、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0年底,石泉县60岁以上老年人3057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8%。目前,全县有各类养老机构91家(农村敬老院18家、互助幸福院71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2家),提供养老床位2500张;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个;实施无障碍改造145户;176个留守老人服务中心结对服务600余人;发展生态健康养老项目4个,设置康养床位548张;在24个社区组建老年协会,成立合唱团、广场舞队、秧歌队等文艺团体,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和文体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按照《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市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60张”的要求,石泉县已达到81张,远远超出了市政府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因有效供给不足及结构的不合理,绝大多数老人选择传统居家养老。目前城区2个养老公寓提供的300张床位,入住老人162名,其中无自理能力和部分自理的占比64.2%,空置率46%;全县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城区只设有2个、服务于5027名老人,服务范围远超承载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二)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尚未建立。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是基础。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20年,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城乡互联互通,目前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尚未建立。
(三)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功能单一,只能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医疗康复、心理关爱及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务开展的还不够常态,已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重建设轻运营,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服务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四)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养老服务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石泉县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途径主要是经营老年公寓,需求广泛的居家养老的“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生活服务及心理关爱和安全保护等定制服务模式探索不够。
(五)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养老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实施意见》要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目前我县城区两个养老机构只有28名一线从业人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工作由社区工作人员兼管,无专职服务人员。留在一线工作的养老服务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年龄偏大,专业性不强,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影响了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六)医养融合不够。养老机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日常起居和简单护理服务上,医疗服务较少,出现结构性缺陷,给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带来不便。
三、意见建议
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出发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紧紧抓住“全国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重大历史机遇,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建立“自理老人在中心、失能老人有养护,上门服务有条件,收费合理有保障,休闲娱乐有场所”的养老新格局,切实增强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构建一个平台。构建一个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信息,以失能、独居、空巢老年人为重点,整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一键式呼叫,方便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向居家老年人精准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日间照料等服务。
(二)抓好两项结合。积极探索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切实解决养老机构“医”的难题;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充分发挥旅游和生态优势,整合生态旅游和养老资源,让健康养老逐步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推动三个统筹。统筹农村养老与城镇养老资源、统筹社区与机构、统筹特殊服务与基本服务。一是在农村以敬老院和五保户集中安置点为重点,加大配套设施投入,提升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在城镇以社区居家养老为重点,加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优化养老资源,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供应链。二是以社区服务覆盖养老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对辖区内的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和链接,对老年人服务需求进行转介,通过线下站点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三是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依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日间照料中心承担基本养老服务;以机构养老服务为补充,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以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务需求服务为重点,突出机构长期照护服务优势,为广大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依、老有尊严”的多层次养老服务。
(四)打造“四社联动”机制。大力发展互助养老志愿服务,落实《陕西省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以社区为平台、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为支撑的“四社联动”养老服务机制,有效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探索开展邻里互助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制度,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提供五种需求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特殊关爱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及社会认同等需求服务。一是制定包括送餐助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应急管理、精神慰藉等内容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的精准对接;二是以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难老人为重点,对社区7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重残等老年人定期开展巡视探访、适老化改造等养老服务;三是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普及老年常见病防治知识,实施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提供中医特色健康指导和康复服务;四是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度;五是积极为老人搭建老有所为平台,组成各种涉老组织为老服务,让他们发挥余热,参与社区管理,奉献社会正能量,获得社会认同感。
(六)强化三大保障。围绕建立适度普惠、主体多元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格局,完善保障有力、覆盖全面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强化政策、财力、监督三大保障,强力推进养老事业发展。一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制度及清单,实施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服务质量评估,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质效。二是加大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公共服务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特困供养家庭、城市三无老人、低保家庭、失独家庭、重点优抚对象中重度失能老人的照护照料问题。三是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养老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养老机构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营造诚实守信良好市场环境,全力推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石泉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