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带动农民创收致富的关键手段。平利作为传统农业县,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三产融合联动发展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一、坚持“工业强县”,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强化工作部署。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发展”,从工作部署、领导分工、资金分配、目标考核、奖惩罚劣和干部选用方面完善机制,树立主战场赛马、以实绩论英雄的工作导向,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形成追赶超越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充实工作力量,保障发展需要。三是要素保障先行。注重先行保障工业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厚植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质量。一是合力打造“龙头”。以“链长制”为抓手,按照“龙头引领、创新驱动、项目支撑、园区承载、集群发展”思路,做长做深新材料、富硒食品两条产业链,做精做专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8户以上。二是全力打造“精品”。要瞄准细分领域,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产品,争取历时3至5年,形成各细分领域“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5至8户,增加市场话语权。三是着力打造品牌。政府要持续用力打造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等区域公用品牌,下硬茬保障产品品质,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这两块金字招牌,整体提升地域产品溢价能力。政府加大对品牌建设先进企业的奖励激励,引导树立品牌战略意识,推动制定行业、企业标准,培育打造企业品牌,从经营产品逐步转向经营品牌。
三、强化“三项举措”,壮大工业体量。一是常抓帮扶解困。充分发挥稳工业专班的作用,定期搜理规模企业在发展遇到的各类问题,反馈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及时予以解决,力促各类重点企业稳产达效。二是紧抓延链补链。紧紧围绕富硒食品和新材料两条产业链,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做精富硒食品,做专钡盐新材料,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或产业化基地,建成老县新材料产业园和长安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培育1家5亿元、5家1亿元的龙头企业。三是狠抓扩容提升。大力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提高传统行业研发创新水平。深化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企业智能制造升级。
四、聚焦“三个精准”,加大项目招引。一是精准策划项目。围绕做精富硒食品、做专新材料两大产业,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链发展水平,从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考虑,精心策划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二是精准招商对象。瞄准产业链下游和终端企业,紧盯各细分领域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组织开展以整体承接为主,多种形式的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强配套项目招引。三是精准落地措施。认真研究保障招商企业落地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项目一旦落地,立即明确由一名县委、县政府领导牵头抓实项目落地的各项援建工作,真正把干部围绕项目转、政策跟着项目走落到实处。
五、对标“三个一流”,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创造一流政策环境。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经充分研究论证,拿出一套尽力而为、又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各类企业、各个项目对号入座,县内县外客商一视同仁,打造区域投资“洼地”。二是创造一流建设环境。凡经县委、县政府审核同意落地的各类工业项目,严格按照要求落实落细承办事项,明确专人具体帮办到位,绝不让企业因为建设手续问题来回奔波。除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工作需要外,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额外检查、调研。三是创造一流工作环境。制订完善《工业经济考评办法》,提高工业经济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对招引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物质奖励、优先任用等措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平利县经济贸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