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105期/综合调研/内容详情

关于建设秦巴区域物流节点城市 的调研与思考

作者:晁居行发布时间:2021-12-22 16:07 来源: 【字体:

安康作为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三大一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如何将其建成秦巴区域物流枢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现通过调研和思考,形成如下报告。

一、安康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安康市着力推进物流园区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引进国内物流企业50强上港集团,培育了九州物流、江南物流等龙头骨干企业,物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物流产业发展初具雏形。2020年,全市现有物流企业367户,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到18家,主要集中在商贸流通、家居建材、金属材料、五金汽配、农副产品等行业。货物周转量17.3亿吨公里,增长10.8%。特别是引进的上海复星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中国西北(安康)国际天贸物流城,引进上港集团投资14亿元的安康无水港多式联运项目,将引领安康传统商贸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之都,打造辐射川陕鄂渝四省的中国智能物流网络(CSN)区域核心节点和省级一级物流节点城市。

(二)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20166月,市政府委托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编制《安康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规划》,按照一心两轴多点物流节点格局,建设丹江口库区上游地区和秦巴山片区区域物流中心。规划区域性物流6处,地方性物流中心29处。20175月,市政府出台《安康市建设陕西省一级物流节点城市规划(2016-2020年)》,规划重点物流园区10个,实施十项重点工程,规划十三五拟建物流重点项目64个总投资195亿元。

(三)建设了一批现代物流园区。截至目前,陆续实施了高新区家发、九洲、恒口佳华、宝业安康东物流园、旬阳草坪物流园、白河秦楚仓储物流园、汉阴巨川智慧云仓物流配送中心等10余个物流园区建设,完成仓储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五里工业集中区、平利工业园区冷链物流、石泉县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宁陕冷链物流仓储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启动。积极培育紫阳县思兰商贸有限公司智慧物流园、安康高新区九州物流打造陕西省商贸服务型示范物流园区。

(四)启动安康无水港多式联运项目。为打造秦巴区域物流枢纽,实现安康借船出海、通江达海新格局,加快安康无水港多式联运项目落地实施。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4亿元,其中申请亚洲银行贷款9000万欧元,总规划占地面积800亩,分片布局铁路港、无水港和安康国际农产品贸易港建设。安康上港物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承接了首批35个标准箱出口业务。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五)加快融入国际物流大通道。2020527日,安康上港无水港海铁联运第一箱满载恒口示范区生产的毛绒玩具正式起运,从安康东站出发,开往上海站,到达上海站后转入上海港,最终运达加拿大,安康产品借船出海、通江达海出海梦得以实现。2020128日,首列安西欧国际货运班列装载货物700余吨从安康东站始发,抵达西安港集结中转,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往中亚欧洲主要站点城市,实现8天到中亚,1213天抵达欧洲,标志着安康正在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

二、安康物流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一)物流产业规模总量弱小。由于安康市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和纺织丝绸六大工业支柱和生猪、茶叶、魔芋、渔业、核桃五大特色农业产业普遍缺乏高新技术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规模小,出口企业少,产品单一,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仅有18户(全省A级以上物流企业129家),主要集中在商贸流通、家居建材、金属材料、五金汽配、农副产品等行业,营业收入5.4亿元;全市营运载货汽车总数1.3万辆,占全省3.5%;载货吨位4.2万吨,占全省1.5%2018年全市货运量4458万吨,占全省2.5%,较2014年下降33%2019年公路货物运输量4471万吨,增长4.1%,货物周转量19.01亿吨公里,增长3.9%。全市物流行业法人单位367家,单位资产15.54亿元,营业收入14.86亿元,物流从业人员4451人。

(二)物流行业专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自动化程度不高,物流组织效率和管理水平低,配送成本高,盈利能力低。2019年规上物流企业营业成本6.07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14.6%;规上物流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4%,低于全部规上服务业7个百分点。

(三)物流企业普遍小而散。安康目前缺少海关、保税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基地等外向型、高端智能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短板明显不足。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业企业仅有18户,资产5.35亿元,户均0.3亿元,单位数和资产分别占全部规上企业的5.6%4.4%,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物流配送效率低,行业竞争力弱。

(四)物流运营成本较高。近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虽有明显改善,但总体路网技术等级偏低,交通网络布局不完善,各种运输方式及城市内外交通衔接不畅,信息开放共享水平不高。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成,物流行业运输、包装、仓储、装卸等环节未能形成产业链,缺乏独立的仓储物流中心、公路港和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物流共享信息不畅,导致企业物流成本过高。

(五)物流业专业人才匮乏。普遍缺乏国际陆港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高层次专业化人才以及熟悉国际物流规则、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三、安康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具备良好基础条件

(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安康是陕西开放发展的南大门,位于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承接西安、武汉、重庆、成都四个千万人口城市辐射,具有一脚踏四省、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是连通西北、西南、东南的重要通道城市,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安康境内有襄渝、阳安、西康三条电气化复线铁路,安康东站是陕西省第二大铁路编组站,全国重要铁路编组站之一。包茂、京昆、十天、安麻四条高速,210211316345346541六条国道在此交汇。2020年,安康富强机场通航,复兴号动车组开行,阳安二线全线通车,平镇、安岚高速全线贯通,实现县县通高速,人均公路网密度保持全省第一,船舶拥有量和水路客货运量均占全省的85%以上,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正在加速形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中省政策环境利好。安康是中省规划确定的秦巴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国家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支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相继出台,加之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等多重政策利好,面对新时代下的新机遇,安康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亿元,增长14.5%。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

(三)龙头物流企业引领。2020年,市政府和上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在恒口示范区共建安康无水港,项目一期投资14亿元,建设综合保税物流中心、国际物流集散中心、铁路货场等设施,实现铁路功能、港口功能、口岸和保税区功能深度融合。加上金运陆港综合物流园、高新物流枢纽园区和江南物流枢纽园区等重点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重大项目带动的物流集聚作用,有力促进我市物流业降本增效。

(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建设安康无水港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明确项目建设、多式联运补贴、企业引育扶持、物资集疏运四项优惠政策,成立推进物流业发展(无水港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强体制机制保障。

四、建设秦巴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对策建议

(一)抢抓国家政策机遇。201412月,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201812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20193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2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提出25条举措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20199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共有23个物流枢纽入选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020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西部地区建设无水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以及数字经济、新基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政策机遇叠加,为安康打造国家级秦巴区域物流枢纽提供了重大机遇。因此,我们要把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城市提质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拉动力,打造安康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产业标杆。

(二)创新物流产业发展方式。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融合、区域协同、集聚高效、智慧绿色、韧性联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流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强境内物流资源整合、组织集成和创新发展能力,推进物流组织创新,利用供应链集成,形成物流空间、组织基础上的要素聚集和产业重构,打造要素高度聚集、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集成的关键物流组织枢纽,加快构建立足陕南、辐射秦巴的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安全可靠的现代供应链体系、智慧绿色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创新赋能的现代物流经济体系、健全保障有力的现代应急物流体系、分工协同的物流市场主体体系、科学完备的现代物流基础体系。

(三)谋划储备重大物流项目。依托《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陕西省十四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对安康的定位,高质量编制出台秦巴(安康)现代物流港规划(2021—2035),明确安康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定位、区域布局、运作模式、配套措施,布局谋划一批冷链物流、空港物流、公共仓储、城际物流、快递服务、共同配送、智慧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设施。加快启动安康无水港多式联运、青兰钢铁物流项目,提早谋划安康空港经济区、中国富硒产品展示交易与采购中心、道地中药材展示交易研发基地、陕南冷链物流基地、城市共同配送中心、秦巴应急物资储备配送中心、网络货运平台、数字经济产业平台等项目,打造陕南医药产业生产与集散中心、秦巴地区供应链服务创新中心、西部毛绒文创产品生产与创意基地、国家级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地、中国富硒产品交易中心、定价中心、标准制定中心。

(四)培育打造智慧绿色物流园区。围绕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等枢纽站点,布局建设一批组织化程度高、特色鲜明的物流园区,培育发展一批规模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高标准推进恒口无水港多式联运、陕南冷链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同步完善城市物流中转分拨场站、社区集散网点配置,切实改变产业聚集度低、运输结构单一、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

(五)畅通物流运输大通道。统筹做好宁石、桐旬高速、安康绕城高速前期工作,力促西康高铁尽快开工,旬阳电站早日大坝截流,全面复兴汉江水运优势,着力构建城际间快速直达、城乡间便捷通畅的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立体交通网,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互联互通,为建设秦巴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