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105期/工作思考/内容详情

提升五区孵化承载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作者:吴大林发布时间:2021-12-22 16:17 来源: 【字体:

汉滨区是典型的秦巴山区、农业大区、人口大区,又是中心城区所在地。近年来,坚持把发展作为根本任务,立足两山夹一川和中心城区的区位,城区抓管理、两山建基地、川道建园区、城镇建社区,产业基础逐步提升,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逐步提升,综合实力大幅跨越。

一、五区现状

一是工业园区跨越式发展。发挥月河川道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优势,从2009年开始在五里镇建设工业园区,经过10余年发展,入驻企业180户,带动就业2.2万人,实现工业产值205亿元,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省级特色出口基地、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园。三纵四横四桥一环交通骨干网络已经建成,建设标准化厂房80万平方米,已形成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毛绒文创、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生物医药多元化发展格局。重点打造了东区新型材料、中区富硒食品、西区纺织服装(毛绒文创)三个百亿产业集群,聚集企业95家,年产值超过150亿元。

二是农业园区特色化发展。发挥两山的生态、富硒优势,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20个、省市级园区91个。在园区的带动下,生猪、魔芋、核桃发展全市第一,茶叶发展全市第二,魔芋产业跻身全国10大重点县区。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7家,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22个,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9个,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三是中心城区内涵化发展。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中心城区的人口、交通、区位等优势,实施产业、建设、管理三大提升行动,建成富强机场、汉江大剧院、东坝汉江大桥等重大项目,打造金州路、育才路等示范街区,改造城市社区及背街小巷205个,彻底整治了静宁路、金州路等马路市场、乱停乱放等问题,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城市品质显著提升。聚力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打造了龙舟文化园、西城坊等商业街区,建成了满意建材市场、诚鹏机电城、宝业物流园等大型商贸市场,数字产业后发赶超,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蓬勃发展。

四是城东新区高起点建设。深入落实湖城一体、疏解老城、重心北移、有序东扩城市发展战略,立足实际,自我加压,高起点实施城东新区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城东新区总体策划和概念规划,规划控制面积35平方公里,编报入库项目71个。累计征收土地5200亩,华山新区、集镇供水工程等6个项目竣工投用,石张大道、秦巴路、数字经济产业园等22个项目稳步推进。绿地集团、中北科技等一批大中企业相继落户,引进资金81亿元。

五是安置社区配套化发展。坚持把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和推动发展关键举措,建设安置社区204个,移民搬迁安置6.1万户21.9万人,占全市23%,占全省8%。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所有安置点路、水、电及学校、卫生室、文化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到位。以就业促搬迁,以就业稳搬迁,依托安置社区闲置厂房和闲置劳动力,配套建设新社区工厂180家,实现了百户以上安置社区社区工厂全覆盖,1.32万人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建设便民服务、就业指导、日间照料、综治调解、文体活动五个中心,实现百户以上社区统一管理全覆盖。

在五区的引领带动下,十三五期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翻番,生产总值、服务业、消费总量分别占据全市34%42%30%,全省县域经济监测排名从201525个城区第22位上升到201930个城区第12位,30余项工作在省市走前列,16项工作进入全国试点示范,汉滨追赶超越、引领发展迈向新阶段。

二、存在问题

一是规划布局分散。五里工业集中区分布在住户稠密的月河川道,没有集中联片。农业园区分布两山,数量多,单个规模小。安置社区分布在山区集镇周边,大多规模不大。二是承载能力较弱。基础支撑、服务配套、管理创新亟待提升,承载孵化能力较弱,聚合效应还显不足。三是互补融合不紧。受规划管控、产业链条、辐射带动等因素影响,五区之间融合互补不够紧密。四是产业层次较低。普遍缺乏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带动,高精特新企业很少,产业质量效益有待大力提升。

三、发展思考

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原则,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持与高新区、恒口示范区区域合作、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实施基地抓提升、社区抓工厂、三区抓龙头(五里工业集中区、中心城区、城东新区)、城镇抓配套、全域抓保障发展策略,提升五区孵化承载能力,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汉滨新时代追赶超越、龙头引领新篇章。

一是推动五里工业集中区转型提效。以五里工业集中区为核心载体,重点以富硒产品生产、仓储物流、节能环保、苏陕协作项目等特色型、集约型、配套型产业为支撑,打造辐射秦巴、牵引全市的安康特色产业门户。围绕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现代化目标,加快完善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大力拓展员工培训、金融服务、创新服务、出口服务、品牌服务、营销服务等配套功能,不断提升平台承载、产业孵化、自我造血和辐射带动能力,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一流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集中区开发与五里镇集镇建设深度融合,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推动富硒食品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产业,精心谋划布局一批能嵌入省市大链条的产业项目。

二是推动城东新区建设创新提速。城东新区重点围绕湖城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创新引领的产业新城定位,加快建设新区六横三纵路网体系,实施汉江水生态修复、黄洋河流域生态双修等项目,提升新区综合承载能力。高质量培育新区产业,高标准建设绿色工业、健康养老、数字经济、文体教育、创业孵化、现代农业六大特色板块,将城东新区重大基础设施纳入全市中心城市建设大盘子一体推进,聚力建设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先导区、康养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绿色工业聚集区。把城东新区作为创新创优的试点示范地,探索公司、园区、镇办一体化管理机制,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引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面向社会招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升新区运营能力,建成秦巴明珠展示窗口,加快打造宜游、宜业、宜居、宜养的高品质新区。

三是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增效提质。巩固提升农业园区,以增强农业园区生产经营能力、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推进规模化、市场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为重点,持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适度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建设畜牧、茶叶、核桃、蔬菜、魔芋五大产业带,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支持发展深加工,配套建设仓储、保鲜、烘干、冷链设施。实施质量品牌强农行动,打造一批全市、全省、全国驰名的特色品牌,加快双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品牌培育,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健康持续发展,建成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四是推动中心城区建设管理提档。着眼城市空间经济需求、生活需求、生态需求、安全需求,坚持市区一体、建管并重、协调联动、齐抓共管,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主动做好西渝高铁、环城高速等重大项目施工环境保障,推动东关、北门片区等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推进东坝、西坝、中渡、长春等片区综合开发和兴安、南门、静宁等农贸市场改造。加强城市管理,积极抓好城市创建,提升市容环境,推进城市绿化,改造老旧小区,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的韧性、颜值、品质、温度,让市民生活更加舒心。聚力打造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高地,培育壮大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法律会计、运动康养、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改造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支持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新个体经济,推进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专业化升级。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货物集散中心、快递集散中心,建成全省物流节点城市、秦巴区域物流中心。

五是推动安置社区配套争优提级。实施易地搬迁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五大提升行动,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围绕五新社区建设,健全支部+”模式,深化三联共建,推行五项机制,全面释放社区的组织能力。突出做好安置社区后续扶持,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善便民服务、健康医疗、公共文化、托幼养老等设施,让搬迁群众的融入感、幸福感持续提升。以安置社区为载体,以五里毛绒玩具产业园、长岭社区毛绒玩具文创总部为引领,推广总部+社区工厂模式,引进高收入型企业落地,带动新社区工厂品牌化、组团化发展,提升社区工厂承载就业增收能力。


(作者系汉滨区委副书记、代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