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创新指明前行方向。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是机关事务工作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传统型向现代化两个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推进机关事务“一体两翼”布局的现实需要,对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化是推进机关事务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标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对于机关事务工作而言,标准化是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必然要求,是健全完善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机关事务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从一定意义来说,没有机关事务标准化就没有机关事务现代化。
近年来,安康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健全公务用车“四、六、八法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事前引领导向、事中规范约束、事后监督评价”重要作用,确立“成熟先上、急用先建、分步推进、务求实效”思路,出台《公文运转规程》《餐厅厨房卫生管理规范》《机关会议服务规范》《园林绿化服务规范》等21项服务标准,申报《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公共机构能耗监测技术规范》两个省、市级地方标准。实践证明,“标准化+机关事务”模式可以改变过去“凭老经验”办事的随意性,逐步迈向制度化治理之路,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保障行为得以规范、运行成本得以控制、服务效能得以提升,促进机关事务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
在实际工作中为让标准化更好促进机关事务工作,需要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一是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标准体系。依据工作职能,全面梳理机关事务法规,加快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专业化标准体系,将标准化理念落实到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保障等各环节,大力营造“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良好氛围。二是形成全方位考核机制。对标准实施推行立体化考核,服务企业对具体工作人员标准实施情况“日监督”,管理科室对社会化服务企业“周检查”,中心发挥主力军和督办员作用实行“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落实激励保障措施,推动标准落地见效。三是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坚持“从基层来到基层去”,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开展现场问卷、函询、第三方体验等多方式满意度测评,反复推敲论证标准运行实效性,针对不完善不切合实际的,及时修订和完善,确保标准体系符合实际、与时俱进。
信息化是助推机关事务工作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的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为机关事务部门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基本遵循。同时,国管局对机关事务工作提出“治理法治化、服务规范化、保障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机构职能化、手段信息化、评价绩效化”七化要求,将信息化列为基本任务目标之一,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方向指引。
近年来,安康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信息化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政府数字化转型和“过紧日子”要求,以技术革新推进管理创新,推动机关事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依托原有公车信息化平台,建成陕西省首个市级公共机构能耗在线监测云平台,推动用能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抑制用能刚性增长态势,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奠定碳排放统计工作基础。市级单位创建省级节水型单位比例达到58.5%,实现了县县有示范和市县两级创建全覆盖。联合市大数据公司,安装AI人脸识别云摄像头,将大数据、云计算运用于市政府机关综治平安建设。深化“互联网+机关事务”,推行“公物仓”资产管理试点,开展“绿色餐厅”创建,持续推进机关事务管理现代化。
从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实践上来看,安康对于一线发达城市来说起步较晚,但政策更明确、目标更清晰、环境更适宜,经过借鉴学习和努力探索取得一定进展,特别是在节能监测全覆盖推进上成效较为明显。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瓶颈与困难,如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布局不够系统,部门间“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等。构建信息化建设“一张网”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一是抓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开展调研走访,深入了解各领域信息化平台类别及功能,制定信息化建设指南和总体建设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建设内容,系统部署推进。二是抓部门协作。争取市电子政务办、大数据公司支持,依托“政务云”,将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总盘子”,与“智慧治理”建设同频共振。三是抓平台融合。探索“智慧机关”,推进内部信息系统整合,连通汇聚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
“两化融合”是坚持机关事务“一体两翼”发展方向的更优路径
国家及陕西省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分别指出:“要健全机关事务标准,实现机关事务标准化常态化。制定机关事务信息化规划,构建机关事务信息化标准体系,促机关事务信息化工作规范有序。”“要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持续加强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管理,切实保障各级党政机关高效运转。”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标准是治理的基础性制度,信息是治理的重要依据和支撑,推行机关事务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是实现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是实现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阶段。
2021年4月,安康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被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确定为“两化融合”试点单位。试点以来,中心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方向,结合已制定的制度标准,运用“互联网+”系统思维,初步探索出“1+5+N”信息化工作体系,集成智慧机关信息化平台,建设5个板块(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公共机构节能、资产管理、智慧后勤),搭建标准化查询、满意度调查、社会化服务等N个辅助功能。重点在节能领域,利用监控、安防、消防和通信四大信息化系统,调控水、电、采暖等智能节能设备,全方位分析掌握标准运行情况,精准控制人工成本和运行能耗,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全面推行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久久为功地长期推进,更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协同推进。在具体工作中,要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一是明确总体规划。通过制定“一年办公区先行、三年县区试点、五年全市推广”三步走的思路,在办公区形成系统成形的经验基础上,确定县(市、区)试点运行,不断巩固提升,力争“十四五”末在全市推广。二是落实专班队伍。明确专人集中精力探索,统筹安排落实,按照“小步快跑”节奏,加速推进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试点任务。建立专班学习制度,坚持与时俱进,定期学习中省机关事务“两化融合”政策和省内外成功经验,确保思想不落伍、工作不掉档。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标准化信息化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服务保障管理,确保标准化信息化的整体推行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标准体系是否健全完备、信息平台是否安全实用、融合事项是否清晰完整”等重点方面,定期开展评价,持续优化和再造融合流程。
(作者单位:安康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张爱萍系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