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汉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乐业才能安居”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两个全覆盖”要求,围绕毛绒玩具、电子产品、服装鞋帽、藤编制品、富硒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南京通孚、东莞伟高、漳州万顺兴、香港伶咪咪、深圳绿士能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汉阴;围绕藤编、食用菌等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引导本地能人大户和务工能人积极创业,通过“社区工厂+家庭车间”等方式,多途径帮助搬迁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截至12月25日,汉阴县新社区工厂达到111家,2021年新建36家,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8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2处4万余平米,实现100户以上搬迁安置区新社区工厂全覆盖,落地各类新社区工厂111家,实现产值5.416亿元;全县建成投产毛绒玩具企业46家(点),吸纳就业1508人,实现产值3.315亿元;全县建成电子线束企业20家(点),吸纳就业736人,实现产值0.511亿元;设立1000万元毛绒玩具文创基金,对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企业用工、外汇出口、重点镇建设进行专项补贴,累计为64户社区工厂支付各类补贴1422.08万元;帮助企业开展岗前培训、以工代训、技能提升等培训3批次3746人;主办两期毛绒玩具技能大赛,全县9个总部企业63名选手参加比赛;常态化开展“不用抛下老和小,务工还是家乡好”主题新社区工厂巡回宣讲,发动3000余名新社区工厂员工参与,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与中国建行深度合作,积极推行“零担保、零抵押、纯信用”的新社区工厂贷,为11家企业发放新社区工厂贷款775万元。全县新社区工厂稳定就业3421人,解决困难劳动力就业662名,一线工人工资最高达6354元,平均月工资2388元,户均增收2万元。
近年来,汉阴着力在强基础、抓招商、优服务、促就业等方面精准发力,顺利完成了新社区工厂、毛绒玩具、电子线束产业发展目标任务。面对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县的新社区工厂发挥了独特优势,有效应对了挑战,逐渐在我县站稳了脚跟,同时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既盘活了部分闲置资产,又带动了本地区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新社区工厂已成为汉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为更多的群众提供了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和稳定增收的机会——这,就是汉阴县发展新社区工厂交出的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