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106期/工作思考/内容详情

安康建设“交通强市”的思考

作者:江家安 李 成发布时间:2022-01-04 17:24 来源: 【字体: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对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来说尤其突出。十三五以来,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十四五时期,更应乘势而上,加快交通强市步伐。

一、十三五时期安康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特征

回顾十三五的发展历程,全市交通运输发展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是建设投资多。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70亿元,是十二五2.7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55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净增3000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国省干线公路建成二级公路66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化率由十二五末的34%提高至60%。汉江黄金水道加快复航,等级航道达到495公里,建成与国内主要大城市的空中走廊,贯穿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二是民生项目多。围绕交通脱贫攻坚两通指标,累计建成通村通组公路、油返砂整治项目、产业路、旅游路1万余公里,全市100%建制村全部实现通水泥路、通客车,打通了群众致富最后一公里,建设成果惠及沿线千家万户,山区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为现实。西起石泉、东至白河的沿江公路基本建成,连通汉江沿岸7个县区27个乡镇,为沿线30余万群众开发旅游资源、发展产业创造了条件。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推进,石泉、汉阴、汉滨、平利四县区实现公交线路无缝衔接,公交覆盖率持续提高,移动支付、智慧公交等信息化手段从无到有,广泛运用。

三是创新举措多。创新农村公路养护公司+精准脱贫”“公益性岗位+贫困户”“一长四员管护责任制等养护模式,实现养护水平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双赢目标。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破解养护资金不足难题;组建成立安康交通投资公司,筹建安康交通建设集团,实施资源资产整合,探索形成多元化融资模式;推进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事企分离改革,理顺行业监管体制,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四是养护效益好。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连续多年保持90%以上,建成美丽干线路729公里,公路颜值显著提高;成功创建4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石泉被命名为国家级示范县、旬阳、镇坪、平利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县。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超限超载率分别控制在2%和3%以内,养护水平稳步提升。

五是营商环境好。落实简政放权,实施权责清单动态管理,编制市本级三级四同”“四办清单68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移交行政审批事项42项,取消、下放经营许可事项4项。取消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强制检测和 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实现货车三检合一。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和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建设,白河县入选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牵头开展ETC推广安装,推动高速公路取消省界收费站,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二、十四五时期安康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机遇

目前,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还存在建设资金不足、项目用地紧张、征地拆迁难度大、环保约束严格、市场主体不成熟等诸多困难,但放眼十四五,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是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建成综合交通枢纽的关键期。

最有力的支撑是多层叠加的国家战略支持。党的十九大提出交通强国战略,陕西省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计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省,将安康定位为重要的区域性枢纽城市。同时,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布局新基建等国家战略在安康多重叠加,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最巨大的潜力是四省交汇的区位优势。安康地处陕西、四川、重庆、湖北四省交汇地带,是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的几何中心,也是陕西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发展枢纽经济,建设现代物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县县通高速及出省高速通道的逐步打通,富强机场与国内大城市间航线不断增多,西渝高铁开工建设,以及远期规划中的十天高铁、西康第二高速公路等交通大通道的形成,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将会逐步显现,必将吸引实力雄厚的交通运输业龙头企业在安康落户,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潜力巨大。

最坚实的基础是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指出:我市对外开放全面起势,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资源依赖型向要素聚集型转变阶段。我市将在未来五年,发展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集群,必须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与之配套,才能使商品、资源、服务跨区域、跨行业自由流动,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达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最优。这就对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促进运输业提质增效提供了良好发展契机。

三、全面开创交通强市建设新局面

牢牢把握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先行官、安康作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坚持适度超前,积极构建枢纽交通示范区、综合交通先行区、人民满意交通样板区,打造立体互联、安全完善、交旅融合、物流快捷、资源节约的绿色立体交通体系,全面开创交通强市建设新局面。

(一)建设高密度交通网络。一是完善骨架交通网,打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围绕建设陕西向南开放第一门户,加快构建由一条沿江公路通道,两个高速环线,三条横向线,八条南北纵向线,八条高速公路放射线组成的“12388”公路网,稳固提升大字型运输通道,积极谋划建设米字型运输通道;全力推进西渝高铁安康段建设,实现安康高铁突破,提升区域性铁路枢纽功能;实施汉江航道通畅工程,安康境内汉江全线通航,实现一江通五邻;推动安康富强机场加密航线、增加班次、优化网络,加快建设石泉、汉阴通用机场,推进旬阳、岚皋、平利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实现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双核驱动。进一步疏通对外开放陆海空大通道,建成联通南北、承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骨架网。到十四五末,形成城区15分钟通勤圈、月河核心经济区60分钟经济圈、中心城市与县市之间90分钟高速公路覆盖圈、安康与周边重要城市120分钟高铁连接圈、与国内主要城市180分钟航空通达圈,初步奠定安康市作为秦巴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为我市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夯实交通基础。二是畅通基础交通网,引领乡村振兴大战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完善的干线公路网、广泛的农村公路网,加快国省干线二级化、县级公路三级化、乡村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客运化升级改造。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两通成果,落实动态监测机制,防止出现通返不通。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加快补齐原非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有序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继续通过中央车购税补助地方资金、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等渠道,支持农村道路发展。全面构建覆盖城乡的交通基础网,发挥交通运输在乡村振兴中的先行官作用。三是构建运输物流网,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调整交通运输发展结构,从以建为主,逐步转到建养管运协同推进,推动运输物流业大发展。全面推进物流货运体系建设提升工作,构建---四级物流服务网络,实现市县能直达、镇镇有网点、村村通快递目标。依托日益完善的公路、铁路、水路、民航、邮政这五种运输方式,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效率倍增;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高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切实降低运输成本。依托交通大通道建设提升航空港、铁路港、无水港,布局规模化物流园区、客货运枢纽站,深挖用好安西欧中欧班列等潜力,加快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打造陕西联结双循环的南部重要货运枢纽。

(二)提供高品质交通服务。一是发展绿色智慧交通,提升城乡居民出行品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交通规划、项目建设、公路养护、运输服务、行业管理全过程,在交通运输行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护好安康的青山绿水。在交通项目建设中更加注重节约用地,减少对森林、水源、空气和人居环境的影响,更多采用环保工艺;继续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开展交通领域环境美化,推动公路、铁路、站场、服务区等场所绿荫化,建设体现秦巴风情、安康特色的交通景观带;继续推广应用新能源货运配送车辆,加大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更新换代和新增投放力度,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交通运输智慧平台建设,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二是提升城乡客运保障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稳步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通畅质量,落实落细通村客运奖补政策,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让乡村群众从交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深化公共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提升服务水平,让公交这一普惠性的交通产品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推动公共交通向背街小巷、周边县区、乡村延伸,增加公交网线覆盖率,扩大受益面;深入调研公众出行需求,通过延长运营时间、定向发车等方式,推动公共交通在重要时间节点、重点线路、面向重点人群精准投放;优化公交站点布局,实现城市公交与民航轨道班线交通无缝接驳、无缝换乘。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促进网约车、出租车协调发展,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努力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乘车需求。三是建设高水平平安交通,增强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感。坚持生命至上,加强农村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隐患排查,加快补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等短板,稳步提升交通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有序推进村级客运站点、标志标线、道路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综合执法、联合执法、集中执法及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水陆运输安全监管,夯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常态化整治客运市场非法运营、超限超载、三无船舶等违规经营行为,为群众出行守住安全底线。

(三)发展高质量交通事业。统筹发展和改革,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建设交通强市需要。一是深化行业改革,激发行业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事企分离改革、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以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将取消下放的权利事项全部取消或下放到位。坚持双随机一公开机制,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三是做好产业政策顶层设计,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研究交通运输业发展新业态,做好产业政策支持等顶层设计,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办事成本,做好产业孵化,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为交通运输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安康市交通运输局;江家安系市交通运输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