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兴则经济强,经济强则县域兴。岚皋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把工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持续用力优化硬设施、提升软环境,千方百计在盘活存量、提升增量上下功夫,实现了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双提升”。
一、现状与特点
“十三五”以来,岚皋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5%,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增长至4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0.9%,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5%,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0.0%。目前总体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园区承载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通过抓园区强承载,累计建成了22.9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65个新社区工厂,打造了六口、蔺河、水围城、苦桃湾四个园区,建成了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六口工业集中区,推动全县55%以上重点企业入驻园区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二是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岚皋过去的工业主要靠矿电、花炮企业支撑,通过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工程,推动工业从依靠资源消耗向保护资源、绿色发展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规模以上富硒食饮品企业达到16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以上,发展毛绒玩具总部3家29个分厂,初步形成以包装饮用水、富硒食品、毛绒玩具、电子产品、鞋业加工等五大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是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出台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等系列扶持政策,落实了重点企业“五个一”包抓机制,率先完成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办理,探索创新的“五单五转五办”服务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体五转”机制、招商引资“三项机制”得到省市肯定推广,近五年招商落地项目213个,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3万户,抓工业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完善,谋工业的人力队伍越来越大,强工业的营商环境越来越优。
二、问题与不足
一是综合实力不强。岚皋工业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缺乏像样的大产业、大企业、好产品支撑,规上企业仅占工业企业总数17.1%,对GDP的贡献率只有35.1%,总体呈现出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产业化水平低、规上企业占比低、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小、产品市场占有率小,传统小企业多、企业分散经营多“四低、三小、两多”现象,并且产业链主企业弱、链条太短,在做强主导产业链方面还做得不够。
二是人才资源匮乏。受传统观念影响,本土人才始终抱着“大城市才有好发展”的想法,每年选择回乡就业的高校生“十难有一”,造成人才大量流失。而外地人才对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要求较高,岚皋工业企业很难满足,致使难以引进专业的经营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同时,因岚皋工业企业总体实力不强、效益不高,员工薪资待遇偏低,加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企业招工稳岗比较困难。
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企业存在“小富即安”“不亏则安”的心理,缺乏做大做强、创新发展的意识,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促进企业创新,以致于生产方式墨守成规,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受制于本地科研院所、高校基本空白,创新型人才资源匮乏,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对策与建议
(一)做强发展平台,培育“一业一链”产业集群。按照“集聚集群发展,全产业链培育”的思路,聚焦富硒食品、包装饮用水、毛绒玩具、电子产品、鞋袜加工五大产业,推进园区承载、龙头带动、招商突破,着力打造2-3个“一业一链”产业集群。一是抓园区强承载。紧扣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围绕“一园一主业、园园有特色”和聚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六口工业集中区建设,壮大六口、蔺河、水围城、苦桃湾四个片区,发挥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共享、生产要素集中的优势,有序引导重点企业、产业项目等各类要素资源向园区聚集,持续完善水电路讯、食宿文娱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形成“一区四片五特色”为引领的县域工业经济增长极。二是抓链条育龙头。实施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拳头产品、优秀企业家“四大培育”计划,开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健全一条产业链“一名链长+一个专班+一批项目+一套政策+一抓到底”工作体系,建立民营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健全重点企业“五个一”常态化帮扶制度,完善企业培育扶持奖励政策,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确保每个工业行业至少培育引进1家“链主”企业,以龙头企业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抓招商增后劲。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招商作为第一要事,突出园区、聚集区、新社区工厂为主要承载,严格落实招商引资“144520”工作机制,压实县级领导带头责任,实施产业链定向招商、清单式目标招商、小分队靶向招商、企业以商招商、专业机构招商,更加注重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完善招商项目落地保障机制,强化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明确重点经济部门分头包抓、保障环境、协调落地,切实提高招商对接度和成功率,力争每个行业都能引进一批亿元以上龙头企业。
(二)提升核心能力,实施“两轮驱动”引领发展。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必不可少的两大法宝,只有抓住这两个核心,才能推动工业发展行稳致远。一方面,实施人才驱动,强化人力支撑。实施“筑巢引凤、引凤还巢”工程,建立“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引人才”和“留人才”并重的人才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人才招引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快人才公寓、人才社区等建设,每年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扎实做好本土人才的挖掘、培训、培养工作。持续加大招工力度,精准摸清人力资源和用工需求,搭建好线上招聘信息服务、高频次现场招聘会、园区招工一线服务站三大用工平台,进一步完善定点招工、以工招工、委托招工等招工稳岗工作机制,用活用好招工稳岗优惠奖励办法,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实施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摒弃“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财会制度和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逐步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持续推进机制和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坚持以柑竹坝、城北智慧新城等为承载,建立健全“创新中心+孵化器+科创企业”型创新创业体系,加大企业创新扶持力度,推动建立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联盟,努力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力争用2-3年时间,培育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强化要素保障,打造“三个一流”营商环境。按照“政策再创新、改革再推进、服务再优化、责任再压实”的要求,全力破解民营企业面临的“成本高、负担重、地位低、办事难”问题,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打造一流政策环境。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社保返还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进一步细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到位。坚持定期组织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重点企业座谈会、银企对接活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民企融资需求,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二是打造一流服务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放管结合、并重,着力清理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限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强化审管分离、审管衔接、审管联动,推动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无缝对接。聚焦企业难点痛点堵点,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加快数字政府、诚信政府、阳光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一网办好”,广泛推行服务承诺制、全程代办制,努力打造“一扇门、一窗口、一清单、一张网、一次办、一键评、一热线”岚皋政务服务品牌。三是打造一流发展环境。扭住困扰县域经济发展命脉的交通瓶颈,全力推动高速贯通组网、高铁全面开工,加快推进通用航空、旅游环线、县际交通、镇际路网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逐步形成内畅外达、互联互通的大交通体系。坚持“亲而有度、亲而有为”,制定完善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定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重点项目建设中强揽工程、偷盗哄抢、敲诈勒索等各类危害投资发展环境的行为,全力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岚皋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