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106期/经济研究/内容详情

石泉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鲁延谋发布时间:2022-01-04 17:32 来源: 【字体: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力量。对于石泉来讲,民营经济更是占据了县域经济的绝对主要板块,也是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现通过对石泉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20年底,石泉县共有民营企业2322户、个体工商户13242户,2020年全年生产总值83.02亿元,其中非公经济增加值达52.63亿元,占GDP比重63.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8.3%;民营企业直接带动就业3万余人,民营企业税收贡献达71.6%,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培育了天成丝业、富泉纺织等丝绸服装类龙头企业,形成了集制种、养蚕、缫丝、织绸、服装、家纺及副产品生产销售等一体的蚕桑产业链条;培育了奥邦锻造、秦巴水利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加工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培育了正兴黄花菜、菜字头等富硒食品龙头企业,形成了集种养基地和肉制品、特色蔬菜精深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富硒食品产业链;培育了巴人文化、三宜文化、热点旅游等全域旅游龙头企业,打造了汉江古城、中坝峡谷、雁山瀑布、云雾山鬼谷岭等一批A级景区,形成了输入性消费带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富民强县主导产业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体现

(一)建全三大机制,凝聚推动发展合力。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先后15次研究部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形成全县上下大抓民营经济的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二是健全推进机制。6名县级领导和9名部门局长组成企业帮扶培育专班,专效推进企业扶持,专题解决各类发展难题。县财政每年预算2500余万元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在产业升级、市场融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强化资金保障。将企业发展作为主要经济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月督月通报、季考季点评、年考年奖惩,确保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三是健全包抓机制。按照一个企业,一名领导包抓、一个部门包联、一抓到底原则,建立领导干部包抓重点企业清单,实现一企一策精准帮扶。202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企业现场办公100余次,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性难题150余个,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

(二)狠抓五大措施,培育壮大民营企业。一是狠抓平台承载。始终把省级经开区作为承载发展的重要平台,坚持强权、扩能、放活,按程序下放管理职能和审批权限,建立完善土地规划、项目申报、财政资金等配套政策。依托一区两园,收储土地2800余亩,完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成电力杆线20公里、供水管网10公里,园区路网15公里,标准化厂房26.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1.8万平方米,实现489户民营企业拎包入住,打造民营经济生长沃地。二是狠抓孵化壮大。实施三百三千(百名党政干部包抓创业、孵化百名初创人员成功创业、扶持百家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策划千个新兴小微创业项目、培训千名创业人员提升能力、年增千个创业创新注册实体)创业工程,相继建成M”创客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年新增市场主体2000个以上。制定五上企业激励奖励办法,全力支持民营经济个转企”“小进规,培育民营五上企业210户。三是狠抓延链强链。聚焦全域旅游、富硒食品、蚕桑丝绸、休闲康养、电子线束、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推行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县级领导带队招商,着力打造产业集群。近年来累计招商落地项目近300个,到位资金400亿元,形成了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为民营企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奠定基础。四是狠抓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突出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大重点,建立专家工作站、产品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2个,研发新产品251个,推广新技术96项,创新工艺48项,累计培育3家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狠抓品牌培育。坚持品牌强企、质量兴企,实行名牌产品认证、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及名企对接多点发力石泉蚕丝”“石泉黄花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鎏金蚕”“鬼谷子腊肉商标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柏盛公司获评汉江流域名优农产品品牌企业,石泉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三)对标三个一流,打造优质发展环境。一是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援企稳岗、贷款贴息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创新融资担保机制,建立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为60余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近7亿元;设立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和应急纾困基金,为企业提供周转金1.5亿元、纾困基金3000万元,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二是打造一流服务环境。建立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及时受理处理企业反映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设立市场主体服务中心,编制全程服务流程图,落实帮办、领办、代办。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0个部门86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集中审批,194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综合窗口,44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窗分类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比达98.4%,企业、群众办事满意率达99.77%。三是打造一流法治环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待遇和合法权益。坚持问责倒逼与依法严惩相结合,近三年累计查处公职人员吃拿卡要、慢乱作为等破坏营商环境问题181185人,对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非法阻工、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依法严惩,营造廉洁公正的法治环境。

(四)强化三个引领,提升民营企业内力。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成立县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在企业通过单设、联合、挂靠、特设等形式组建党组织,选派41名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入驻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推动民营经济领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为企业发展导向定航。二是强化文化引领。大力弘扬爱国、创新、诚信企业家精神,定期评选表彰诚信纳税企业大户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组建园区党建工作室,积极策划精品党课、主题党日、党群共建活动,帮助企业提炼营造企业文化,其中奥邦锻造五分钟学习法、天成丝业三新三稳三联、及食雨食品引领三线经营,打造良心食品等载体成为亮点,为企业发展凝心聚力。三是强化人才引领。推进一业一站计划,围绕产业链匹配人才链,建成专家工作站8个,按照市场化选聘、合同化管理、差异化薪酬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57名,提供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服务;通过党政统筹、镇村发力、校企联动模式,帮助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招聘技能型工人,为企业发展固本强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纵向对比看,石泉县民营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如果横向与外地比较,无论是总量、规模、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还是营商环境、政策支持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企业融资依然很难。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小,资产存量少,没有足值的资产可供抵押,贷款难、贷款贵和贷款资金期限短等现象比较普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二是企业人才依然紧缺。受经济社会发展及地理环境影响,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紧缺,特别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依然突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缺乏有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民营企业投资后劲不足。经开区是引导民营实体经济集聚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但因县级财力不足,园区内标准化厂房、部分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园区服务功能亟待加快完善。

四、解决对策及工作建议

要从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需求入手,广泛聚集各类生产要素,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一)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并联审批、多图联审、联合踏勘,扩大容缺受理、多级联办及远程代办覆盖面,强化市场监管和生产环境保障,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依法保护好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权、知识产权、财物权、名誉权以及企业家的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经常听取企业诉求,加强企业投诉处理服务,积极作为、靠前服务,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专心致志抓生产。全面落实减费降税、补贴扶持、能源优惠等降本减负政策,大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强化人才保障。积极争取中省在山区欠发达县区人才引进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统筹推进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促进企业引才、引智。将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纳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建立组织、经贸、人社、教育和工商联等部门共同推进的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每年选送民营企业家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进行专业化培训。落实吸引人才奖励扶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形式,吸引和用好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对民营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积极落实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整合全县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支持企业建设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培训、岗前培训、定向培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队伍,为全县企业提供劳动用工保障。

(三)深化金融合作。不断加大融资担保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推动发展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小贷公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深化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贷款流程,提高信贷效率,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杜绝在企业处于困难情况下的惜贷抽贷断贷现象。深化金融顾问制度,指导企业规范财管管理,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完善企业周转金及过桥资金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县财信担保公司职能,对有实际资金需求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企业改股上市,支持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工作。强化政银企互动,建立经济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互信、互助、互赢经济金融协作关系。

(四)坚持平台承载。采取财政配套、捆绑项目、招商引资、企业自主投入等多种方式,加快建设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旅游景区、创业孵化园等各类园区,为民营企业搭建发展平台。一是强化工业园区承载。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完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聚焦园区功能定位,鼓励富硒食品、智能制造及大数据类企业加快往园区集中,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品牌建设和专业化市场发展。二是强化创业孵化承载。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众创空间、返乡创业示范街区等各类创业承载平台,引导城乡居民创办各类企业。三是强化研发平台承载。深化院(校)地合作,支持各类企业自主科研创新,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工作站、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深入包装优势项目、开发特色产品、开展技术攻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五)突出品牌建设。知名企业、名牌产品是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是一个地方的金名片。一要培育骨干企业。坚持抓大不放小,支持民营经济个转企”“小进规”“规改股”“股上市,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知名企业。二要培育知名品牌。把民营经济作为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成长的主阵地,实施品牌整合名牌培育工程,握指成拳、集中力量择优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培育本土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托品牌培育带动提升产品档次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三要培育拳头产品。主动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加大优质产品研发力度,及时生产对路畅销的优质产品。指导企业加强产品定位研究,确定主打产品,形成规模和优势效应。支持企业开展新品研发,及时调整产品类型,以产品创新带动企业创新发展。

(作者系石泉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