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紫阳县坚持把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行“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扶技扶志、扶业富民免费技能培训模式,大力培育增收产业,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坚持产业引领,突出重点抓培训。紫阳县立地条件差,人口基数大,县域承载能力弱,每年外出务工人数超过8万人。同时,紫阳县具备茶叶和修脚足浴两大产业优势。2014年开始,紫阳县围绕富硒茶产业,组织开展茶叶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训,全县发展茶园25.28万亩、茶企400多家,12万人在茶叶产业链上就业增收。围绕修脚足浴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全县修脚产业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紫阳修脚企业160多家,开办门店9000多家,“紫阳修脚师”被国家人社部评选为“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和“就业带动类劳务品牌”。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力量抓培训。紫阳县将技能脱贫作为全县“八大工程”之一,明确县级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包抓,每年年初向牵头部门下达实施培训的目标任务,由镇村及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组织培训生源,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人社部门牵头抓总协同推进,县人社局、文广局、妇联、经贸局、住建局分别负责修脚足疗、特色烹饪、家政月嫂等单项培训,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整合保障,教育部门负责提供培训场地,考评部门负责督查考核,龙头企业负责培训师资和就业安置,形成分工负责、多方联动的推进格局。其中,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800万元技能培训专项资金,捆绑县人社局免费技能培训、农林科技局“阳光工程”等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为技能培训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坚持政企合作,保障就业抓培训。结合市场用工需求和县域劳动力结构特点选准培训项目,将技术容易学、进入门坎低、效益相对好的产业项目作为技能培训重点,并把投入3000万元新建的职教中心作为国内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的修脚技师培训基地。精选远元集团、康嫂家政等带动效益好的企业合作,培训机构与合作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出具就业待遇承诺书,确保培训后及时就业、务工增收。坚持把政府奖励扶持作为扩大就业的举措,对吸纳培训结业在册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县内重点企业,按每人500元奖励企业,鼓励企业多用工、多用本地贫困工;对通过培训进入企业稳定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联村部门给予每人200-500元的奖励,鼓励贫困人员主动培训提升技能积极就业;鼓励培训结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从县专项创业贷款担保基金中给予首次创业者8-10万的贷款担保或贴息。
四是坚持费用全免,跟踪服务抓培训。紫阳县对参训人员实行“三包两免一补”的全免费技能培训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就业,免学费及教材用品费,免费配备必要生活用品,补往返交通费,减轻参训人员负担。对参训学员实行住校封闭式管理、全天候授课,确保培训质量和学员安全。实行“全程化”服务,县就业培训中心每月了解学员就业情况,每季度对就业学员进行回访,每半年到门店检查一次,形成“培训+输出+就业+维权”全程服务机制,切实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近年来,紫阳县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713期,培训农民4107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参训率达到80%以上。
近年来,紫阳县通过修脚培训带动全县4万余人从事修脚产业,月保底工资5000元,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年薪50至100万元的近千人,形成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2021年修脚行业经营收入达71.4亿元。全县培训养老护理、家政月嫂、特色烹饪等6600余人,部分务工人员月工资超过1万元。同时,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极大推动了县域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稳定就业,2021年全县茶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55亿余元,在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