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阴 > 正文内容

    汉阴创建城市建设示范县工作综述

    作者:王磊 储韬 孙凯 时间:2022-02-24 08:27 来源:汉阴县 字号: 收藏 打印

      近年来,汉阴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强力推进城市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致发展,以创建城市建设示范县工作为抓手,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导,以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为目标,扎实开展干净城市、畅通城市、宜居城市、文化城市“四个城市”建设,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县城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城市管理难点、堵点、痛点有效解决,县城区域建设面积由原来的6.4平方公里拓展至8.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至12.3万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位居全市前列。2016年被评陕西省“城市建设先进县”,2017年荣获陕西省“全省住房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先进县”称号,2019年再度被评为陕西省“城市建设先进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县委、县政府“四个城市”建设起始之年,汉阴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建设“四个城市”为目标,在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上主打“四个城市”建设,不断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

      干净城市
      宣传引导到位。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了《汉阴县2021年度“四个城市”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汉阴县城市管理“六个自觉”告知书》《汉阴县“干净城市”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为“干净城市”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开展全县各县直机关“垃圾不落地·汉阴更美丽”“‘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全县所有商铺严格落实“四自一包”,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吹响了建设“干净城市”号角;充分利用电视台、微信、抖音等各类平台对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城管执法队员到街上检查环境卫生、整治乱停乱放等工作进行宣传引导,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绩效考核到位。以建成全市一流干净城市为目标,以绩效管理保洁公司为抓手,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打造量化到人、按绩取酬的考核体系,促进“干净城市”建设稳健发展。面对城市骨架扩大、居民增多、保洁任务重等现状,为了提升保洁质量,汉阴县以月河为界分南北两个标的,实行南北分区保洁,分别由两家环卫公司进行市场化环卫管理,通过南北保洁质量竞争评比有效激发了保洁活力潜力,确保南北两家保洁公司齐头并进、赶超跨越。环卫公司严格按照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的“五位一体”作业模式,充分发挥专业队伍保洁成效,针对不同区城、不同路段、不同地貌制定并落实分级道路保洁方式和频次,对县城建成区两车道以上道路实行全天化机械化清扫,每天洒水不少于5次、每周冲洗不少于2次,确保道牙无尘、路见本色、标线清晰。对环卫公司作业情况采取“每日评分、每周汇总、每月考核”的方式确定最终付费标准,对月综合考核平均分在96分以上的每高一分进行奖励,90分以下的按照相应等次对当月服务费进行扣罚。每天对环卫工人作业情况进行实地巡查,对到岗履职情况进行评比奖励,确保清洁工人相互赶超、共同提高。
      “半军事化”管理到位。县住建局城管执法大队于2021年6月起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执行力强的执法队伍,以崭新形象和优异成绩为全县环卫保洁事业保驾护航。组织城管执法队员每周开展集中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执法队员的政治意识和业务素质,为提升城市精细化法治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采取步行巡查、单车巡查、车辆巡查、定点值守“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每周三实施联合巡查机制,让城管队员“动”起来,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全面巡查管理,对市容市貌、车辆停放进行全面规范,在体现城市管理服务于民的同时,保证重点路段有人守、街面巡查不间断、违法处置更及时,城管执法人员的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执法受到了市民点赞和好评。
      立体化整治到位。保洁公司对城区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人工湖、公共厕所等实行一体化保洁,城区保洁无死角、全覆盖。县城管执法大队不定期对行政机关、学校医院、餐饮门店、早餐摊点油烟净化设备的安装使用、清洗维护情况进行大排查、大整治,引导商户认识餐饮油烟污染危害性,督导各餐饮店定期对油烟净化装置进行清洗维护,确保餐饮油烟达标排放。要求所有工地必须落实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要求,设置扬尘监控设备,及时监测大气污染情况,并在施工道路、建筑物、塔吊上设置喷淋系统,设置冲洗设备对出入现场的车辆进行冲洗,配备移动式雾炮机对局部进行降尘。对渣土车清运进行报备,严格按照定路线、定时间、定车辆“三定管理”,加强建筑垃圾抛洒管理,有效遏制渣土抛洒行为。切实做到扬尘治理工作“有人管、及时管、管得住、管得好”,实现从治标到治本、从攻坚战到常态化监管的转变,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县政府统筹资金5000余万元建成污水管网29公里,将月河沿线115个排放口全部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对全县9处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饮用水源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积极规范小作坊生产废水处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管理责任,月河水质持续改善。组织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网络四家运营商按照“先主次干道后支路、先老旧小区改造后一般财民小区、通过率先试点到全面推广”步骤,对城区26条主干道、34条次干道、15条支路、15个老旧小区按照“路”线尽量入地、“墙”线一律隐蔽、“废”线一律拆除、“存”线一杆同挂进行了全面治理,县城街面空中弱电线路的清理、拆除、入地、拔杆,使县城街面主次干道标识清楚、规整统一、美观有序、天空净朗,为全县市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畅通城市
      汉阴县以“四个提升”保畅通,疏通城市“主动脉”,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宣传教育再提升,增强群众认可度。为了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通过电视台、微信、抖音等媒体多平台、多途径宣传停车规范管理工作,引导文明停车,取得群众理解、支持,增强了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文明停车的自觉性。县直部门扎实开展“车让人、人守规”活动,每周派驻志愿者分时段、分路段进行志愿服务,营造和谐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县交警大队、县城管执法大队联合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文明出行伴成长”主题宣传活动,实现了“教师管学生、学生劝家长”携手共建“畅通城市”的目的。县交警大队联合县交通局对出租车等营运车辆经营者进行定期培训教育,大力宣传“车让人、人守规”,提升经营者法律意识和规范停车意识。
      停车泊位再提升,满足群众停车需求。为了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停车难题,3月28日,汉阴县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细掌握城区停车场类型、泊位数量、收费情况等基础数据后科学规划车位,分街道、分阶段逐步推进停车规范管理,明确禁停区域,提升车位利用率,所有公共停车场、临街停车位、地下停车场充分便民利民、不与民争利,真正实现了县城畅通、群众宜居。目前,已规范协调划拨临街车位1316个,住宅小区停车位2675个,地上停车场车位200余个,禁停泰和路、和平街、解放街等10条街道,翰林御都小区及老体育场正在改造,预计将增加泊位1170个,城区车位同比增加10.9%,全年停车实收费115.5万元,城市道路交通持续向好。
      规范管理再提升,联勤联动保畅通。县城管执法大队与县交警大队联合印发了《关于对城区部分路段实施车辆禁停管理的通告》,将城区街道违停管理工作纳入日常重点监管范围,并成立专项整治工作组,开展城区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采取“首次容错、二次劝离”的方式,全年共劝离违停车辆2000余辆次,锁扣476辆次,批评教育562人次,对乱停乱放的小黄车等进行规范停放,全年规范停放小黄车1500余辆次。针对城区部分道路“肠梗阻”问题,县城管执法大队与县交警大队对富强南街、富强街、健康巷、东新街等街道采取“人员值守、定时巡查、联勤联动”的模式,派驻城管队员在繁华街道、车辆通行要道进行值守,有效治理车辆乱停乱放、摊贩占道经营的现象,真正做到还路于民。
      长效机制再提升,有效缓解道路拥堵。由县纪委监委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停车收费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县住建局制定了《汉阴县城区停车收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加大对公职人员搞权力寻租、操控停车收费业务、排除公平竞争、谋取非法利益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县城管执法大队与县交警大队建立联合巡查长效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巡查执法,对车行道、人行道违停执法进行全覆盖,确保违停处置及时高效。积极开展“畅通城市”先进工作者评选工作,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用群众身边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规范停车,携手共建锦绣汉阴。

      宜居城市
      全方位提升“山水相依、城景交融、现代宜居”的城市品质,高质量打造影响力更大、生态性更强、幸福感更足的安康市域副中心城市。坚持“以城促产”,推进城区“三大城市组团”一体化发展。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将项目实行组团打包,通过对8个棚户区的改造,建成了5大商业综合体,打造出高品质时尚的城市生活圈。
      倾力抓好棚改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汉阴县积极抢抓中省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机遇,改造总户数697户、建筑面积6.72万平方米、总投资2708.5万元的滨河世纪花园等9个老旧小区在2021年12月中旬前全面完工,新增停车位58个,加装电梯5部。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工程投资6.2亿元,历经三年建设的太平一期棚户区改造工程于2021年11月底完成竣工验收,李家台、解放、花扒、太平二期、双星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东尚三城二期棚户区1、2、5号楼也于2021年11月26日开工建设,3、4号楼也全面复工。且因地制宜,“一区一策”地树立改造示范小区,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发扬邻里守望相助美德,共同打造幸福家园。
      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完成城区天然气中压管网4.5公里,涧池工业园区至蒲溪工业园区天然气中压管道连接线6公里,新增安装天然气用户3260户,新增通气用户1550户,特别是完成了颐园、景湖华庭、蓝云附属楼、水岸花城等老旧小区通气,提前并超额完成了新安装用户3000户、通气点火1500户的年度目标任务。总投资9000万元、总长2.5公里的北城街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东段1030米的车行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总长1356米、红线宽度50米、总投资9000万元的迎宾大道和总长1100米、总投资3222万元的花扒路完成拆迁71户,并顺利开工建设。占地面积33亩、总投资4102万元、地下停车位188个的凤台公园建成投用。投资300万元、总面积1.44万平方米的东城街、和平街、康宁街、长顺街、月新街等8条道路人行道改造工程也在2021年12月中旬全面完工。花月路、花月湾迎宾公园、凤台公园也在2021年6月中旬建成并投用,为全县人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锻炼场所。投资3554万元、总长30余公里的月河南岸、污水处理厂以下段、双乳排污口改造全面完工,涧池段排污口改造完成工程量80%,平梁至县城段排污口改造开工建设,实现了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月河的目标。打造节水示范小区2个,开工第四代森林建筑9.75万平方米,绿色居住小区4个80余万平方米,全面推行了预拌砂浆,在9个老旧小区全面实行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又开发了祥之瑞环保水洗机制砂等一大批绿色建材,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城市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严把商品房住宅小区容积率、绿地率、停车位等规划技术指标,住宅小区、棚户区、改造小区居住品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自强森林城开展了第四代建筑试点,把森林搬回家不再是企业的广告语。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建成,使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得到极大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文化城市
      汉阴是新文化运动先驱三沈故里,是中国油菜花之乡、中国家训文化之乡,该县始终将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的巩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和汉阴本土文化元素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融合,进一步使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汉阴县凤台公园、迎宾公园建设中,注重运用凤堰古梯田、农耕文化等元素体现地域特色,充分展示了汉阴文化底蕴。城西片区组团挖掘三沈文化内涵,布局发展书画软装、文化创意、中医康养等业态,打造出汉阴城市文化新地标。通过三大片区建设,带动了产业集聚,形成了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新格局。
      实践证明,“建设锦绣汉阴、打造城市新画卷”,既是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形象的有力载体,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现实路径。下一步,汉阴将继续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理顺体制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工作保障,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为建设富强、活力、人文、美丽、富裕的锦绣汉阴而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