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开放招商的“生命线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聚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区域投资新高地。
要做强园区平台。“一县一区”“一区多园”推动各类产业园区优化整合,持续完善园区水电路讯及排污等基础设施,不断强化公共服务配套,切实提升吸纳、承载、辐射能力。鼓励各县(市、区)、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进行项目跨区域异地流转,使项目与产业规划相符合、与资源禀赋相匹配、与要素保障相衔接。继续办好龙舟节、硒博会等节会,借助各类展会平台推介安康、促进合作。
要提供优质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项目建设告知承诺、容缺后补、并联办理、全程代办事项清单制管理,全面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工夫跑审批。积极推进海关、口岸建设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进一步拓展“无水港”多式联运和“安西欧”班列服务领域,推动形成“东进西出”横贯秦巴区域的多式联运物流新干线,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物流成本。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要带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真诚坦荡同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经常到企业“嘘寒问暖”、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亲而有界、亲而有度,清而有责、清而有为。
要优化政策供给。我市民营企业数量多、作用大,创造了60%以上的生产总值,贡献了6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机会,是推动安康追赶超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安康抓经济,主要是抓民营经济,无论是外来企业、还是本地企业,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只要项目符合国家法规、符合产业定位、符合环保要求,都要平等对待。要全面梳理现有招商引资政策,建立“政策通”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智能推送、辅导解读、匹配查询等便捷服务,让民营企业准确了解政策、充分享受政策。
要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土地和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亩均产值”与“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多管齐下破解项目用地难、落地难问题。完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促进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理念,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企业所需,鼓励高层次人才通过担任顾问、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短期挂职等方式来我市工作。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吸引安康籍商界翘楚、行业精英、科研人才以及能工巧匠等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实现产业引人、事业留人、乡情感人,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产业回暖。
(本文摘自2022年2月7日市委书记赵俊民在安康市2022年开放招商大会暨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会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