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201期/产业聚焦/内容详情

紧扣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作者:邹顺生发布时间:2022-03-16 15:17 来源: 【字体:

欠发达是安康的基本市情,加快发展始终关系安康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安康人民的强烈愿望。安康加快发展、实现追赶超越最突出短板就是产业项目。基于这一认识,安康市委作出了全力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于这一决定,安康市人大常委会紧跟落实显责任担当,倾情助力顺人民期盼,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结合安康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创造性地推进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实现了人大高水平工作助力安康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认识,融入全局定准位,强化产业项目建设人人有责的工作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按照党中央关于人大工作的要求,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2021年春节收假第一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国中在全省凝心聚力开局起步暨重点项目开工会议上指出,新时代追赶超越是全方位的战略任务,也是动态进步、不断跃升的,人人都在其中、人人都有责任。安康市人大常委会作为人民选举出来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更应该主动融入追赶超越战略大局,不断为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献智献力。坚持从工作导向、干部导向、舆论导向等多个维度出发,教育引导干部强化高度意识,始终站在全市大局的高度思考安康人大工作,始终站在为全市人民谋幸福的高度谋划安康人大工作,始终站在为全市发展提质量的高度助力安康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安康人大工作紧跟市委决策部署、紧跟全市发展大局、紧跟人民群众关切。教育引导干部强化大局意识,眼界更开阔、思维更开拓、心态更开放,正确认识人大工作的现实水平与安康高质量发展对人大工作的客观要求之间的差距,主动对标对表先进地区人大工作,主动在助力安康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中打造对党忠诚的政治机关、依法履职的权力机关、担当负责的工作机关、为民服务的代表机关、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教育引导干部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变“点戏评戏”为“演戏唱戏”,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实施“双培双雁”工程,在产业项目建设中培养推荐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中培养产业建设典型和带头人,激励在安康落户和回乡创业“归雁”投身产业项目建设,引导人大代表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

二、多措并举,发挥优势聚合力,构建产业项目建设人人有为的工作格局

安康要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是关键。如何发挥人大各种优势,聚合安康各方力量,直接决定着安康人大能否高效能助力安康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

(一)充分发挥代表优势,着力实现三方齐心抓建设。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聚合人才、激活金融方面,人大代表具有显著优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纽带优势,建立兼职委员工作机制,先后组织召开安康人大与安康学院、市委党校等工作座谈会,开展金融单位(企业)负责人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活动,商讨如何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合力助推安康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形成了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课题研究,为安康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融资服务、完善资本市场,为安康高质量发展强化要素保障的工作机制,人大牵头、院校献智、银企献力,三方齐心助力产业项目建设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二)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着力实现三级合力抓建设。充分发挥市级人大作用,落实市委决定,结合人大实际,制定出台《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助力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助力产业项目建设的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坚持每季度听取一次市政府产业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半年开展一次视察调研,并就产业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充分发挥县镇人大作用,通过每季度召开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联席会议等方式,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将人大助力产业项目建设的导向传递到安康人大系统的神经末梢;采取市县人大联动开展视察调研,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开展专项调研等,构筑起三级人大合力齐抓产业项目建设的工作格局。

(三)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着力实现三线并行抓建设。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制度优势,组织召开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工作座谈会,商讨建立政府主力推进、人大正向监督,合力推进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组织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座谈会,商讨建立法检两院司法保障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工作机制,推动法检两院出台司法保障助力产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安康已经建立起政府主力推进保成效、人大正向监督保效能、司法重点保障保环境的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工作体系。

三、紧盯关键,强化监督促落实,锻造产业项目建设人人有效的工作作风

安康作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愿望迫切,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的需求迫切。这就要求我们以时不我待的作风,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环境、大抓效能,加快实现追赶超越。

一是强化规划监督,给政府“加压力”。围绕安康市“十四五”规划制定,前期及早介入,重点听取高质量产业项目谋划,及时组织启动高质量产业项目课题研究;中期把好关口,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集中进行代表审议;后期跟踪问效,每季度听取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确保通过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把人民对高质量产业项目的美好意愿融入安康“十四五”规划。

二是强化阵地建设,给项目“疏堵点”。着眼打造人民代表为人民、代表人民促建设的人大代表阵地体系,先后在市人大机关建立代表之家、在县区人大机关建立中心联络站、在镇办人大机关建立联络站、在村社区建设联络点,探索在安商总会和项目建设指挥部建设代表联络站,通过这些平台汇聚安康人民群众对安康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的呼声,汇聚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主体关于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确保人民心声及时传递到党委和政府,确保项目建设主体的意见建议及时被党委和政府采纳。

三是强化述职评议,给干部“压担子”。围绕加快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安康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部门重要岗位关键干部,扎实开展干部述职评议,切实强化干部任后监督,着力以评议监督推动作风优化、提升行政效能。今年以来,先后对13名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开展任后评议,在听取述职、开展评议过程中强化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招商、抓大招商的鲜明导向。同时,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等及时进行审议,确保计划有力有效执行。

四是强化执法检查,给建设“优环境”。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选择好角度、掌握好尺度、把握好力度”为原则,将依法监督与支持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有机融合,先后听取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法院执行工作情况报告,以人大力量助推安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安康”的金字招牌。

五是强化包抓领办,给发展“带路子”。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不定期深入到包联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督查督战。10个县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包抓产业项目110个,全市93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投身产业项目主战场,4名省人大代表领办、合办企业4个,50名市人大代表领办、合办企业56个,259名县区人大代表领办、合办企业311个,389名镇人大代表领办、合办企业424个,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系安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