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助力平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采取实地察看、座谈交流、外出考察等形式,对全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平利县现有职业教育学校1所(县职教中心),现有在编教师46人,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幼儿保育、茶叶种植与加工、新能源汽车与维修、中医康复、中医美容、应急管理等中职专业,共9个教学班,学生545人(含中职适应性学习的初三学生267人)。开放大学工作站开设专科专业15个、本科专业9个,在籍学生700余人。职教中心每年开展各类短期技能培训约3000余人次。近年来,平利县职教中心与西安海棠学院、西安弘道教育开展联合办学,设置有中医美容、中医康复、应急救援等专业,实行封闭管理。三年来,30余名学生通过单招考入二本以上院校,10余名教师在省级教师能力大赛中获奖,培养省市级教学能手2名。
二、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由于投入不足、办学水平低,加之对职业教育宣传引导不够,群众对职业教育的价值认同和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多数家长极不情愿送孩子到本县职业学校就读,致使大量学生外流,职教由曾经的蓬勃发展到如今的萎缩低迷。
(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不够。缺乏改革创新,没有形成良好的职教发展机制。教育教学及管理因循守旧,和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职教中心开设专业和全国经济发展新业态对技术人才高素质需求契合度不够,和本地农业主导产业、新型工业、旅游服务、建筑等行业发展结合不够,不能向新时代经济建设和当地产业发展、服务业输送人才。与企业高校没有深入对接,发展活力不足。
(三)职教办学投入还不到位。县级因财力有限,对职教投入不到位,职教办学难度加大。平利县职教中心是原教师进修学校,因教学需要做了部分修缮和改建。校舍大部分都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设计落后,设施设备非常陈旧,功能不完善,可用空间狭小。多数实训设备使用年代较长,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实际需求,有些已不能正常使用,学生住宿条件也非常简陋拥挤,县职教中心教室、宿舍、实训工位、食堂餐位等超负荷运转。办学条件与日益增长的就学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职教投入不足问题,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后续发展。
(四)专业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县职教中心管理人员缺乏,教师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超过48岁,老龄化严重,因多种原因从2017年的59人减至现在的46人,近三年将要退休教师占在编教师的18.6%,50岁以上教师占在编教师的39.5%。近年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开放大学管理和短期技能培训都需要用人,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缺少“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素质不高等矛盾更加突出,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建设亟待提高和加强。
三、措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追赶超越,建设“五美”平利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战略要求,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基本县情,遵循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转变传统观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推动全县职业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二)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按照新职教特色,建立新形势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加强与省市、高校、企业的联系对接,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化职业教育并举、学历和非学历并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共同发展,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与平利县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促进办学类型、学习形式的多样化,赋予职教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一是坚持统筹推进。研究制定平利县职业教育长远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有序扎实推进。二是加快资源整合。紧紧抓住目前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政府部门、校企间多边合作,依托县职教中心,整合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和培训资源,做强做优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政府搭台,为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寻找契合点,做到人才共同培养、技术共同攻关、利益共同分享。加强与江苏及其他发达地区的交流,学习职教先进发展和管理理念,开展校校合作、校企联合办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民间资本投入,促进本县职业教育发展。三是办平利特色职教。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平利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平利县茶饮产业、社区工厂、中药材、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发展特点,立足本县实际办好二至三个在全市叫得响的品牌专业,如建筑技术、茶艺表演、酒店管理、中餐烹饪、旅游服务、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努力为平利县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实用性人才。四是实现德技双修。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把德育工作贯穿到学校建设、学校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整体过程当中,探索德育工作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筹措保障建设资金,通过争取项目、本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形式,择址新建校区,或者对现职教中心进行深度扩改建,解决职教中心师生学习、生活用房、实训基地以及教学设施设备缺额等问题,保障办学基本条件,确保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县内顺利入学。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专项经费、生均拨款制度;强化落实征收教育附加费并且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积极争取省市中等职业教育专项奖补经费,县财政按规定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奖补经费,实行以奖代补,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着力解决职教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为职教中心足额核定编制,选调文化课教师,聘用专业教师,职教中心可在编制20%-30%内自主聘用专业教师,经费由县财政负担;建立和完善职教中心兼职教师自主聘任和兼职兼薪机制,推动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和职教双向流动;建立人才引进灵活机制,支持职教中心在核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内统筹使用,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估激励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实现按需设岗、人岗相宜,解决当前职教中心师资急缺和素质不高的问题,努力办好平利特色职教、人民满意职教。
(作者单位:平利县政协;王恩菊系平利县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