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旅游
  • 主题教育
  • query
  • 生态
  • 圆满
  • 宁陕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扎实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循环发展

作者:靳凡 时间:2022-04-20 08:40 来源:石泉县 字号: 收藏 打印

  近年来,石泉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生态优先、园区承载、产业培育、项目支撑、创新驱动”,扎实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循环发展,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非公经济占GDP比重位居安康市第一。
  坚持绿色发展,厚植生态优势。创新建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监测监管、隐患排治、投入保障、投诉举报、责任落实“六大机制”,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4天,创历史最优。率先在全省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四长治河机制,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2个、区域性垃圾处理场4个,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垃圾处理一体化,汉江水质始终保持国家II类标准。全面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常态化开展“五乱”问题整治,高质量完成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工作成效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关口,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扎实做好生态产品数量质量摸底工作,为安康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出“石泉贡献”。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先后引进分布式光伏发电整县推进、石泉县光东山抽水蓄能等项目落地,以生态流向引领绿色发展,培植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突出要素聚集,强化园区承载。深化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建设,引导项目向经开区集中、企业向经开区集聚、产业向经开区集群,集中力量夯基础、强功能、优服务,不断提升经开区承载力,着力打造核心经济增长极。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思路,精心编制省级经开区总体规划,累计投资8.58亿元完善经开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创业等配套,建成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路网15公里、管网20公里,不断完善水、电、路、气、讯等配套设施和公共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功能,不断深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促进产业、人才、创新等要素向经开区集聚,建成现代化的古堰工业集中区和3个专业化园区,形成富硒食品、蚕桑丝绸、装备制造、电子线束为重点的产业集群,累计入园企业650余户。2021年实现营收161亿元、同比增长11%,新增千万元入园企业6户。
  聚焦主导产业,壮大产业链条。坚持集群化发展,链条式布局,依托富硒、旅游资源优势,精准定位富硒食品、旅游康养为县域两大主导产业,建立健全“链长+专班+任务清单+政策包+考核问效”链长制,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逐步构建企业集聚、项目集合、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创新集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打造百亿级富硒食品产业集群,高标准建成富硒食品产业园,深鲨菜字头、柏盛魔芋、正兴黄花菜等17户富硒食品龙头企业先后入园,自嗨餐饮料理西北基地、年产7000万袋速冻料理包、富硒魔芋纯化粉生产线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创新开发蔬菜料理包、桑蚕、黄花菜、魔芋等四大富硒系列食品,“自嗨锅”“石泉蚕丝”“石泉黄花菜”等名优特色产品叫响全国,产品畅销国内外,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始终把全域旅游作为践行“两山”理念、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深挖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持续推进精品景区打造、乡村旅游拓展、公共设施提等、服务品质提升、宣传营销促进、旅游环境优化“六大工程”,累计建成4A景区5个、3A景区5个、国家和省级旅游名镇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全域全景旅游大格局全面形成。定期举办鎏金铜蚕文化、鬼谷子文化国际研讨会,秦巴风情园大型演艺、民俗文化展演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鬼谷故里·金蚕之乡”“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旅游带来的输入性消费加快增长。
  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坚持主要精力向项目集中、工作重心向项目集聚、资源要素向项目集结,高点规划谋项目、全民招商引项目、创新创业上项目、多方合力建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组建项目前期攻坚工作组,专人专项推动项目谋划储备,谋划总投资超700亿元、关乎长远发展的“十四五”重大项目437个,策划包装重大产业项目84个、总投资271亿元。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以“建链、补链、强链”为切入点,积极开展领导带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引了石泉湾旅游康养、自嗨锅菜肴西北生产基地、AI智能产品生产基地等一批含金量高、含绿量足、含新量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石泉,2021年实现到位资金124.7亿元。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包抓、一个部门包联、一抓到底”原则,建立周统筹调度、月集中开工、季督考点评机制,实行工期倒排、时间倒计、责任倒逼推进,每年实施重大项目150个以上,连续四年保持百亿元以上的投资强度。充分发挥陕南循环发展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重点投向产业链延伸和设施配套完善,近三年共争取循环发展项目19个、获得专项资金4650万元,全方位保障绿色循环发展需求,奠定追赶超越坚实基础。
  聚力提质升级,激发创新活力。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有效手段,建立以企业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创新中心、孵化中心、研发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相继建成“十M”创客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富硒蚕桑、黄花菜食品研发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自嗨锅、菜字头、及食雨等多家企业研发团队陆续入驻,全力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石泉经开区跻身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入选省级科技经济融合试点区。抢抓苏陕交流、校地协作、中省单位包联机遇,扎实推进“双招双引”,与西工大、长安大学、武汉理工、河海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市级专家工作站9个,引进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专家85名,研发新产品50个,推广新技术47项,取得专利12项,奥邦重工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康及食雨获批市级创新研发中心单位。创新组建市场主体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全程领办、帮办、代办。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2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0%以上。创新建立县长营商环境“三本帐”机制,利企直通车“四优一减”(优服务、优报装、优缴费、优报修、减成本)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营商环境工作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迸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安政网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上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上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