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阴 > 正文内容

    汉阴:聚焦“三个课堂”推动“双减”落地有效

    作者:林爱铭 时间:2022-04-29 08:40 来源:汉阴县 字号: 打印

      近年来,汉阴县按照“双减”工作安排部署,将“双减”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高位推进,聚焦“三个课堂”,推动“双减”工作落地有效。

      优化“第一课堂”育人主阵地提质增效
      该县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双减”工作机构和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汉阴县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意见》《汉阴县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二十条措施》《汉阴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等系列重要文件,将双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主管局组建“双减”工作专班,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作业管理,让“第一课堂”提质增效。
      该县教体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一课堂”主要是以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要求为目标,立足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第一课堂”强调规范,实施的课程、教材、课时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执行。通过课堂革命,引导每位教师自觉投入教研教改,上好每一节课,打造精品课程、创新一课。
      作为“双减”的重要工作之一,该县各学校以加强作业管理为抓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按照备课组设计、学科组审核、年级组统筹、班集体公示的流程,审核公示学生作业,确保各年级作业数量和质量符合“双减”要求。各中小学根据学生实际,实施作业分层管理。按照不同层级的学生,科学设计与其能力范围相符的基础巩固题、能力提升题、思维拓展题,教师依据学生层次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考量,进行不同层次的激励性评价。
      作业分层管理,解决了学困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变得更自信、更阳光,并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感。
      沈杭是一名东岳小学学生,他的语文学得不是很扎实,自从实施了分层作业以来,老师改变了对他的学习要求,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上课时,同样的发言,只要他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老师都会表扬他,会给他积分,让他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兰静老师给他布置的作业也比别人简单。他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能很快完成作业,作业本中的“合格”多起来了,学习兴趣增强了,他觉得学习越来越有意思,常常课后会来办公室请教老师不懂的难题。
      自从实施分层作业管理,沈杭在后面的测试中从他原有的D等到现在的B等,沈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升,高兴的对老师说:“老师,自从实施了分层作业,我的学习进步了很多,谢谢老师!”。
      沈杭妈妈感受到沈杭学习上的变化,看着沈杭拿回家的奖状,也常常与老师交流,“分层作业对孩子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习质量提高很快,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与此同时,该县教研室坚持“一三一”(每周一安排部署教研工作,每周二、三、四到基层学校蹲点教研,周五回单位总结教研工作)工作制度,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聚焦课堂,加强课堂教学指导,完善三级教研管理机制,聚焦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检测,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备-教-学-评-研”课堂教学新常态。
      该县夯实学校常规管理,把脉课堂教学,坚持骨干带动、名师引领、名校联盟,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着力提高教师管理者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推广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实施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推动“第一课堂”提质增效。

      丰富“第二课堂”育人新载体全面发力
      为优化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地,该县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整顿的现状,制定印发《汉阴县教体系统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汉阴县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管理办法》《汉阴县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明确了学科教学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做到全学科育人。
      “第二课堂”是除“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校内资源,通过功能部室、音乐体育场馆、社团活动场地、文化走廊等场所,进一步发挥好学校育人和服务功能。“第二课堂”主要是深化学生在“第一课堂”所获得的间接认知,立足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活动和课后服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该县教研室负责人这样介绍。
      为做到既“双减”又提质增效的目标,该县各中小学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为抓手,制订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推行“5+2”模式。各校精心优化课后服务内容,除做好学生课业辅导外,还结合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丰富“第二课堂”,各学校结合课后服务开设的“第二课堂”校本课程达到了近800门,开课率100%。课程涉及乐器、球类、手工、舞蹈、绘画、机器人、微电影制作、“STEAM”等系列课程以及汉调二黄、皮影戏等非遗项目。
      各学校常态化开展“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大课间展评”等活动,检验素质教育成果。各学校把课后服务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平台,围绕答疑解惑、素质拓展、张扬个性、阅读铸魂、强身健体等五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菜单,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全县为省、市运动队输送青少年运动员25名,7所中小学校被命名为全国足球特色校和全国篮球特色校。各学校“第二课堂”特色课程百花齐放,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激情,塑造完美人格,让学生拥有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育人方式逐渐形成,助推了“五育并举”育人目标的实现,提升了全县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该县将“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纳入全县责任督学的常态督导内容。各责任督学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每月到校督导一次,督导发现的问题清单逐一建立台账限期整改,责任督学跟踪落实。同时,将“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纳入各学校年度考核的评价指标,确保中小学校“双减”工作规范有序。

      开拓“第三课堂”育人重实践知行合一
      该县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制定印发《汉阴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汉阴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基(营)地管理办法》《“陕煤集团汉阴中小学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基金”奖励实施办法(试行)》,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壁垒,积极探索实践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育人方法和实施途径,通过“第三课堂”实现校内校外融会贯通。
      在劳动实践教育中,该县推行“建立一项机制、聚焦四大课堂、实施四个融合、设立一项基金”的“1441”模式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制定出台《中小学劳动教育考评细则》,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和考评内容。
      各学校通过“第三课堂”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奋斗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将德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劳动教育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体会到劳动光荣、劳动美丽、劳动伟大的劳动价值,促进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劳动、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在全县统筹各类资源,建立1个国家级、3个市级研学基地,2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8个县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8所学校建成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开发“第三课堂”研学课程30余门,形成了具有县域特色的研学工作体系。
      各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开展法治教育;安排学生走进消防、工厂、环保等职能部门开展环保、科普、消防安全教育;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借助汉阴三沈纪念馆、沈氏家训展览馆、陕南抗日英雄纪念碑和凤堰古梯田、农事体验区开展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主管局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实施家长学校组织建设工程、骨干教师指导团队建设工程、课程建设工程、家庭教育引领四大工程,通过家长学校建设四大工程,进一步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家校共同推动“双减”工作顺利实施、落地有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安政网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