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二百名干部打起背包进村入户抓畜牧

    作者:向晓东 梁艳 时间:2005-05-20 14:09 来源:平利县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入春以来,平利县45个县直部门和12个乡镇的200名干部脱离原工作岗位,打起背包分赴全县42个畜牧示范村和500个养殖大户,抓点示范发展畜牧产业,成为全县干部转变作风抓落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平利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有着发展畜牧业的自然资源和优良传统。为建立畜牧产业促进全县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相继出台了《畜牧产业工作方案》、《畜牧产业扶持办法》,全力实施强村大户战略,计划在全县建成两个畜牧强镇、42个畜牧示范村和500个畜牧养殖大户,全年实现产值1.5亿元。目标确定以后,干部成为决定因素。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联合出台文件,从全县后备干部队伍中挑选出200名思想品德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抓畜牧产业。抽调的干部保留行政关系、职级身份和工资待遇,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其中65名直接创办畜牧大户或龙头企业,其余每人包抓一个示范村或3至5户示范大户。抽调人员由组织、人事、监察会同产业主管部门单独考核管理,不达目标不撤离。对直接创办养殖大户经验收合格的,年度考核评定为优秀档次并给予重奖。与此同时,县上还组成24人联络督查组,定期到12个乡镇进行巡回督查,对示范村和养殖大户的饲养量、饲草种植、良种普及、圈舍建设、疫病防治等项目逐一建档立卡。凡一项考核达不到70%分值的,取消其考核资格。        
      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0名干部走出机关,进驻村组农户,进行思想发动,开展政策宣传,制订发展规划,推广实用技术,创办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组织,充当着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先锋队和服务员。他们在产业建设的第一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体现出自我价值。西河乡副乡长杨居桥带领乡广播站3名干部包抓养羊示范村五廊沟村,尽管村上距乡政府不足五公里,他们却将被褥、炊具带进村里安营扎寨,白天与农户共同劳动,晚上就钻研养羊技术,每人还从工资中拿出500元现金,为大户无偿购买种羊5只,使754人的一个小村白山羊饲养量达到1938只,种植饲草508亩。三阳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包抓示范户,并为畜牧大户讲解防疫知识,还请来正大集团养殖专家到示范村指导服务。全镇增配防疫器械24套,防护用品24套。城关镇畜牧站站长刘方华,是一位技术精、能吃苦、有头脑的畜牧专家,他不仅肩负着全镇30个行政村的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重任,还投资购回10头种牛、20只种羊,同45户农户实行联养,种畜由农户使用,增值部分和新增小畜双方按比例分成。目前已发展耕牛85头、白山羊400余只,走出了一条市场化发展畜牧业的新路子。
      干部带了头,群众有盼头。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平利县的畜牧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强村大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八仙是全县两大畜牧强镇之一,今春发展人均养猪2.5头以上示范村4个,养猪50头以上大户80户,引调二元、三元杂交种猪1100头,组建村级兽医站20个、养猪协会4个,兴建圈舍5600平方米,兴建人工授精站1个、供精站5个,春季防疫率达100%。该镇狮坪村是省市县包抓的养猪示范村,全村534户,养猪户达502户,今春发展50头以上大户14户,兴建圈舍97间、1390平方米,外调种猪252头。大户杜健、杜勇,兄弟两舍弃在深圳月收入3000元的工作,返乡投资10万元,建圈舍、调种猪、种饲草,发展养猪业。
      截止5月初,全县共召开技术培训会、现场会62场次,培训农户4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组织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3批、150人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400余万元,引调优良种畜3000余头、种鸡5万只,良种普及率达90%,种植优质饲草1万亩,发展畜禽养殖大户500余户,年产值突破百万元的产业龙头企业12家,主要家畜生猪、白山羊、黄牛存栏量分别达14万头、11.5万只和1.05万头,防疫率达100%,预计年产肉量将达到1 万吨,可实现产值1.6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xinwei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