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202期/调研报告/内容详情

安康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作者:陈抨印发布时间:2022-05-24 16:09 来源: 【字体: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安康高新区坚定“144520”招商引资基本方略,坚持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互联网+政务服务三位一体统筹推进,营商环境综合监测排名保持全省县域第一方阵,成功获评全国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三全服务体系得到赵一德省长批示肯定,在全国157个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升至第58位,实现国家高新区排名六连进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统筹建设“安商环境”。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主任的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整合组建“九大服务中心”,健全完善联席会议、督查考核、投诉举报等各项制度,扎实开展“十大行动”和“五大专项行动”,全面实行“重点项目+征地拆迁+X”项目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五个不允许”“三个要做到等工作要求,营商环境建设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轨道。

(二)纵深改革打造“利商环境”。在全省率先开展“证照分离”等4大改革试点,11个部门承接实施省政府委托下放行政许可事项76项,复制运用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果4项,176项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329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0%以上。与全省11个开发区实现跨区通办,在全市率先实现交房即交证。辖区大型社区、商场24小时自助办事服务区全覆盖,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三)优化服务提升“亲商环境”。量身开发全省首个“营商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网上大厅、掌上大厅、自助终端“四端协同”服务体系。建成法人全生命周期“智能树”,企业落地运营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网通办”,持续拓展“重点工业企业部门包抓帮扶”“亲商助企”“大招工”“全程代办”等系列成效,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数量超1.1万户,企业增长率连年保持30%以上。

(四)出台政策塑造“重商环境”。全面推行“轻资产招商”、工业项目差别化供地、多元化扶持等招商政策,制定出台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品牌引进、平台建设、疫情应对等系列支持措施,竭力为企业争取各级各类项目政策资金扶持。大力开展减负行动,严格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稳步推进增量配电网建设,帮扶企业享受直供电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建设经营成本,形成“个转企、企升规、规入统”梯次发展良好局面。

(五)帮扶企业营造“富商环境”。始终把解决企业融资难、周转难问题作为扶持重点,定期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协调银行机构通过加大授信额度、贷款投放力度、延期还款等方式,并通过融资租赁、融资担保、股权投资和专项纾困资金支持等,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企业出口退税周转资金池和出口退税贷模式在全市复制推广,有力助推外向型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六)严格监管保障“兴商环境”。紧扣“管出公平和秩序”,形成“一支队伍管执法”治理格局,积极推行部门联合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做到随机抽查和帮扶指导有机结合,在保护市场主体的同时,提高市场主体自我纠错能力。建成全省首个市级公共信用平台和诚信示范街区,积极创建全省首批诚信示范区。扎实推进行业领域乱点乱象治理,重拳整治强买强卖、阻工扰工、漫天要价等行为,查处损害营商环境党员干部8人,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外部环境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经营难题多。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物流公司“单程跑空趟”、天然气报装费用过高且建设时限长、供电部门收取的预付电费既不能冲抵实际电费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生产成本。中小企业抵押、担保等硬性条件门槛依然较高,融资难度大。专业技工、专业财务、职业经理人长期紧缺。部分产业链未形成,产业两头在外,回款期又太长,如华银科技、南水汽配等企业,以及电子信息企业,导致企业不敢扩大生产。

(二)外贸出口逐步降。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出口严重受阻,转内销成效极不明显,加之退税指标受限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周转资金池资金无法回流出现停摆,企业出现海外“订单荒”,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比如:由于多种原因,仍有18家外贸企业1.1亿元资金未能申报或退税;全区现有52户外贸备案企业中,实际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只有7户。

(三)驻厅事项还不全。部分审批事项依然流转在大厅之外。比如:2021年全省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后,全区新增审批服务事项400余件,累计承接事项达947项,其中应进驻大厅784项,目前实际进驻大厅407项,还有377项没有进驻大厅,与大厅之外无审批要求还有差距。

(四)系统应用不理想。营商办推出的“九大服务中心”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线上可办理事项329项。但系统运行一年多来,除全程代办服务中心外,其余8个中心受理量未超过100件,2个中心受理量为0,系统整体应用度不高,对企宣传、推荐应用力度亟待加大。

(五)落地服务需加力。一些企业在拿地后仍有大量房屋、坟墓、杆线拆迁未完成,影响项目整体建设计划,有违“拿地即开工”的对企承诺和建设要求。富家河产业孵化园、富硒食品产业园、小巨人产业园入驻企业无固定食堂、住宿;所有园区基本无电瓶车充电桩或相对固定的充电地点,停车位需要进一步规划和规范;园区缺少便利店、书吧、健身房、运动场等休闲配套,企业员工业余生活单一枯燥。

三、对策建议

(一)打造“营商环境最安康”。在巩固现有经验做法基础上,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伤筋动骨的招数,继续优化提升、持续改革创新,推进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城市环境、政商环境一体建设,把发展事当大事,把企业事当家事,抗牢服务企业“主责主业”,用实际行动和服务成效向广大投资者释放出强烈信号:营商环境“最安康”,营商环境“看高新”。

(二)切实解决企业困难诉求。高新区企业大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加之受疫情、经济下行、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企业困难随之增多。建议成立企业帮扶工作专班,下沉企业和项目解决问题,特别是针对产业链、融资难、缺人才等难题逐一落实帮扶措施,真正让市场主体感受高新温度,增进发展动力。

(三)优化外贸企业经营环境。一方面,要全面加大对上汇报对接力度,争取省市在退税指标上、市级退税周转资金池报审上给予倾斜支持,同时盘活重启自有资金池;另一方面,要动员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主动寻求关联企业代加工和销售订单,并通过“丝路电商”等平台开展网上对接洽谈,拓宽“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想方设法帮助外贸企业顺利度过“寒冬期”。

(四)纵深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应进尽进,应划尽划”要求,强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应进驻大厅事项年内要全部进驻,真正做到“一枚印章管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持续加大营商环境综合服务系统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力度,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中心+产业园区+社区服务点便民服务模式,实现实体大厅、网上大厅、掌上大厅和自助终端四端协同、线上线下一体联动。

(五)持续提优政务服务水平。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优化“一委九中心”机构设置,全面加大规范管理和政务公开力度,扩大惠企政策的宣传覆盖率和公开透明度,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招商引资协议约定,做到“有求必应,有诺必践”。自觉摒弃一切不合时宜的制度、程序和惯性做法,自觉置身于服务企业发展之中。

(六)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明晰监管边界,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自由裁量权,提升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的透明度。大力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更多运用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影响。重拳整治破坏市场秩序行为,严厉打击滋扰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强迫交易行为,让市场主体大胆投资高新、创业高新。


(作者单位:安康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