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宁陕 > 正文内容

    宁陕:立足区位优势 让产业“走”出强村富民路

    作者:王保强 时间:2022-06-07 08:35 来源:宁陕县 字号: 打印

      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宁陕县梅子镇以产业兴农,产业富农为主线,整合农业产业,向质量、规模和管理要效益,目前,农业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主要收入来源。在梅子镇南昌村的猕猴桃产业园里,农户们正在忙碌地为猕猴桃花授粉,“这两天正是给猕猴桃花授粉的好时机,如果赶在月底前完成园区内所有花苞授粉,今年园里果子的产量将会大大提升”种植户陈登坤高兴地说。
      近年来,南昌村紧紧围绕梅子镇“山上园区、山下社区、库周景区、村建园区、户兴产业”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猕猴桃种植,走出一条强村富民路。

      因地制宜,荒坡地种下绿色希望
      南昌村距县城68公里,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79户821人,原来主要以传统产业天麻、猪苓、中药材为主,产业发展分散、不成规模的特点制约了村产业发展,考虑到村内坡地居多、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如何走好因地制宜第一步很关键,村两委想从种植果树上做文章,说干就干,班子成员立马搜集资料,展开调研,先后多次到周至、户县等产业发达地区参观考察,经过深入市场调研,决定充分利用村内荒坡资源,发展翠香猕猴桃种植产业,村里十几名党员先行先试,率先在自家地里尝试种植猕猴桃,经过探索实践,2020年迎来了第一个挂果年,种出的果品质量也远远超出了预期想象,看到成效,群众纷纷开始种植翠香猕猴桃,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短短两年时间,南昌村翠香猕猴桃种植面的达到了520亩,成为了宁陕县猕猴桃种植第一村,喜获丰收的猕猴桃成为了当地百姓的“致富果”。

      协同管理,在质量和规模上下功夫
      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何科学管理,寻找销售渠道成了面临的现实问题,趁着群众的发展劲头,2018年,南昌村成立了“宁陕县女王山种植养殖”合作社,主动吸收20余户种植户入社,按照“支部+合作社+园区+农户”的模式,通过从农户手里流转土地、村集体建园、农户私人承包,对猕猴桃种植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了提升猕猴桃种植管理水平,合作社主动当好“服务员”,统一配送化肥、农药等农资,定期提供施肥、修剪、育苗管理等配套技术服务,与此同时,建成一个储藏量100余吨的冷藏库,让农户无后顾之忧的发展猕猴桃种植,今年,园区已逐步进入丰产期,预计平均年产商品果30万斤,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

      科学种植,打造优质示范样板
      产业有了,如何做大出规模、做优出品牌。南昌村厚植几年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基础,提出打造“百亩猕猴桃绿色示范园区”建设目标,通过对原有的猕猴桃园区进行改造,采用自动化灌溉、科学种植管护对猕猴桃园进行科管,提高产量品质,通过村规民约、签订承诺书的方式,号召种植户科学种植绿色养护,禁用超标化学农药、除草剂、生长素,让南昌村翠香猕猴桃果达到绿色食品认证,打造“看得见、闻着香、吃起甜”的健康绿色好果,按照正常果重120g-140g左右,加之水肥条件好,地理环境含腐殖土,有机成分比较高,南昌村翠香猕猴桃最大的单果重达到200g,在2020年安康市首届猕猴桃品鉴会上南昌村翠香猕猴桃摘得“金果奖”,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加强园区管理,不断扩大南昌翠香猕猴桃对外影响力。

      创新模式,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发展猕猴桃种植是单纯的第一产业,附加值少,可复制性强,优势不明显。南昌村主动求变,在2021年推出了猕猴桃鲜果采摘项目,自当年商品果成熟季以来,短短一个月,累计接待近260名采摘游客,游客自采购买鲜果3000余斤,实现了一产向三产的初步融合,村里人气旺了,农产品附加值高了,老百姓腰包也鼓了。2022年,南昌村将举办第一届“南昌村翠香猕猴桃”采摘节,计划打造300亩自由观光采摘园,建设果园观光运输轨道,把南昌村打造成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