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县加大交流力度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

    作者:张 纹 时间:2005-05-20 15:46 来源:紫阳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字号: 打印

      紫阳县打破长期以来乡镇干部缺乏合理流动,处于静止状态的局面,继去年首批对57名乡镇干部实施异地交流后,近期又组织实施了第二批共69名乡镇干部异地交流,现已交流到位,此举使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增强了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
      干部长期处于一地,囿于小圈子,容易形成关系网,结成利益团体,磨灭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过去在工作安置时大都分配回了原籍,而为解决夫妻分居、家庭困难等问题时又使一部分乡镇干部调回了原籍,逐步在乡镇形成了干部“本地化”严重的现象,据调查,乡镇本地干部平均达58%,个别乡镇高达85%,给乡镇工作任务的落实、干部管理和干部自身成长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乡镇干部长期以来缺乏交流,致使乡镇干部队伍死水一潭,也使乡镇之间人员失衡的问题逐步加大。
      为扭转乡镇干部本地化严重的局面,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乡镇干部队伍活力,该县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于去年制定了《乡镇干部交流办法》,并于去年六月份首次交流了57人。今年,为进一步优化乡镇干部结构,平衡乡镇事业单位之间技术力量,又组织实施了第二次交流,交流人数达69人。经过两次有组织的交流,一是使乡镇干部本地化的问题得到较大的改善。年龄40岁以下的本地干部有50%交流到了其他乡镇工作,本地干部大为减少,使乡镇干部队伍形成了“五湖四海”的格局。二是使乡镇之间及乡镇内各站所之间的人员力量趋于平衡。超编较多的乡镇、单位的人员得到了消化,人员不足的乡镇、单位干部力量得到了补充。三是增强了乡镇干部的活力。干部走出多年工作的熟悉环境,为适应新情况,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干部跳出多年工作的小圈子,发展的空间变大,有利于干部的培养锻炼成长。四是使乡镇干部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一个单位干部队伍“换血”和“输血”后,给加强干部管理提供了条件。本地干部的减少,避免了干部住在家中不便管理监督的问题,遏制了走读“现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xinwei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