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河镇是石泉县南区一个相对落后的乡镇,该镇晨光村前几年还很落后,200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元,但去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626元,超过全县人均水平,一跃成为全镇发展最快的村之一。镇干部和村民们说:“这里面饱含着安康农校心血和汗水,他们真正是带着感情在扶贫,带着资金在扶贫,带着技术在扶贫。”
播 种 智 力
2002年,安康市委、市政府启动新一轮市直单位联乡包村工作,安康农校包联喜河镇晨光村。农校把包联工作当作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好机会,也把它作为一个学教结合、培养锻炼年轻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基地。学校成立了包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张治臣担任组长,抽调畜牧、茶叶、蚕桑、农学方面的专家教师为组员,同时专门派一名年轻讲师长住喜河镇。
2003年初,张治臣校长来到喜河镇藕阳小学调查研究,了解到学校有29名贫困学生,学校水塔和输水管不畅,师生吃水困难,当即表示农校给予小学力所能及的帮助,会后就和随行人员一起筹集了3000块钱交给学校。半个月后,他第二次来到藕阳小学,给小学送来价值3500元的乒乓球台等体育用具和1000本作业本。并与市县有关部门协调,分三次为29名贫困学生免除了学杂费3480元。藕阳小学利用农校的捐款,对学校水塔和输水管道进行了维修,彻底解决了饮水问题。农校还给镇上捐款2000元,协助修通了小学门前直通晨光一组的村级公路,方便了学生上学和农民运输生活资料。小学师生特别感谢,去年11月,他们给农校送去了题为“真情支教”的锦旗。
去年9月,市委号召市直单位积极参与对口支教工作,农校放弃了邻近一些学校的对口请求,主动将对口支教伙伴建立在喜河镇晨光村,与藕阳小学达成对口支教协议。长扶学校,快帮支部。农校看到村党员活动室房屋陈旧,设施简陋,就捐助了5000元维修房屋。如今,村党支部已经成为晨光村学习政治、培训技术的重要场所。
授 艺 传 技
产业发展,科技引路。选准产业,就成功了一半。
喜河镇有连片茶园、零星茶园4000余亩。过去有两个茶场,但由于茶叶产品质量不过关,茶场倒闭了,数千亩茶园荒芜了。农校与喜河镇村商定,首先确定100亩连片低产茶园改造,由农校派茶叶专家进行技术培训。还按每亩20元的垦护资金提供给茶农,由镇政府督促进行茶园垦护。学校再提供1000元做一块示范园建设。去年底,农校副教授、省茶叶协会常务理事纪昌中老师带领学生首先对晨光村原有茶园的茶树生长现状、土肥等情况实地考察,带领3名学生拿着崭新的修剪工具来到晨光村,住进农户家里,每天手把手的教茶农翻土、施肥、修剪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今年春季,张校长又带着纪老师等人深入茶园,指导茶园春季管理和新茶制作技术。茶场原有一台茶叶杀青机,无法再用,纪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向校镇领导建议帮助茶场解决。张治臣听了纪老师的汇报后,不仅同意解决一台杀青机,还安排纪老师等人去外地购买。4月1日,纪老师三人到汉中以优惠价赊买到两台机械。晨光村茶场第一批用新机械制出的炒青茶品质优良,送往县城后,销售一空。茶叶产业正在成为当地农民长期增收的主导产业。
茶叶产业有很强的季节性,如何让当地群众在其它时间发展产业更好致富,农校决定了近期帮助发展养鸡,中期发展养猪的养殖业发展规划。农校派安康月河流域畜牧产业组组长、副教授刘强老师联系石泉池河万头养猪场,争取签署依托该场发展养猪的协议。农校无偿提供给晨光村鸡苗1000只,镇政府负责选饲养户2--3户,由农校专家提供防疫和饲养技术指导。去年5月10日,农校将1000多只良种小鸡和鸡饲料、养鸡成套设备从安康租车送到晨光村,同时,2名老师和5名畜牧专业学生也派往镇村选好的3户农户家里,协助饲养。这三户农户有一户住在半山上,房前屋后灌木丛生,刘强老师认为很适合发展林下养鸡,他指导将房后的小山坡圈起作养鸡场。在农校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这几个示范户取得了成功,放养鸡在当地销售很好,喜河电站工地食堂和汉阳镇各处酒楼主动上门来买。在示范户的带动下,全村今年又发展了十多户养鸡大户。
两年多来,安康农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多场次,先后培训了畜牧、蚕桑、茶叶等各类乡土技术农民300多人。
引导致富带头人
农村能人是当地的致富引导人,农校在包抓工作中积极培养致富能人。在发展养殖业和茶业中,发现三组农民蔡容地是个有头脑、发展产业有基础的人。校镇号召养鸡、茶园低改后,他积?鞫斡耄翊旱牟璩≈乜种鞫蟪邪PA斓既衔容地具有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本领,便向镇党委政府推荐,镇政府组织在全村选举,蔡容地顺利当选为村主任。蔡容地担任村主任后,积极发动群众改良桑园、垦复茶园、发展畜牧业、修村级道路,带领村民们致富,成为引导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
今年初,安康农校被石泉县委评为两联一包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市两联一包领导小组的肯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