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促农民就业侧记

    民企是座“饭碗厂”

    作者:秦宗道 时间:2009-08-20 09:20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这几天,在刚刚落成的紫阳体育场,正热热闹闹上演一场“民营企业的嘉年华”——“民营杯”篮球运动会和“欢乐广场”文化周活动,各企业、乡镇、单位、社团纷纷派员参加,争相展现各自的形象和风采。人山人海中,农民企业家单家发笑得最开心。由他承建的体育场,大气美观,社会好评如潮。体育场的负一层为停车场、负二层是百货商场,总面积13000平方米,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也为上百人提供了创业平台和空间。从“一人打工,致富一家”到“一人创业,带富一片”,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直接推动该县劳务产业从“加法”效应向“乘法”效应转变。民营企业就像一座“饭碗厂”,给很多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了赚钱门道。
    到目前为止,该县民营经济实体发展到5750户,其中个体工商业户已壮大到5588户,注册资金9000万元,从业人员2万余人;民营企业发展到198家,解决社区从业人员12000余人。围绕民营企业上下游服务的就业岗位更多。该县的茶叶发展,就直接得益于168家茶叶企业的拉动,近8万农民成了务茶、制茶、卖茶的专业人员。
    紫阳县是我市传统劳务大县,年均输出劳务8万人左右,获取劳务收入6亿多元。金融危机暴发后,约有20000农民工返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针对此,该县果断决策,积极开展“万人就业工程”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工程”,点对点安置,一对一帮扶,培训返乡农民工1.5万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00多万元,协调银行贷款9000多万元。新增民营经济实体1325个。据统计,全县就地转移农民工已达6.5万人。
    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该县投建了“中国硒谷”工业园区,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包装项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面落实部门招商、领导招商、干部招商目标责任制,上半年共签约项目10个,已开工8个。投资4亿元的尧柏水泥生产项目,年产值将达3.2亿元。投资6000万元的板石整合项目,投产后年产板材200万平方米,相当于现有生产能力的总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已于7月底正式收购湘贵锰业,正扩建一条5万吨电解锰生产线,投产后产值将达到10亿元以上。年产40万吨钒钛磁项目已由潜龙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高达3.2亿元。汉水硒谷已与江西润田饮料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扩能改造后日出水1000吨,年产值5亿元。投资1.16亿元的锆钢玉项目进展迅速。未来一到两年,该县工业产值将突破20亿元,骨干民企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wang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