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安康:乡自为战预警到户努力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作者:李伟 时间:2009-08-21 08:03 来源:市水利局 字号: 打印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境内河流密布、气候多样,属山洪灾害易发多发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异常天气增多,近年来暴雨山洪灾害频发,2002年“6.9”、2003年“8.29”和2007年“8.7”、“8.31”山洪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做好山洪灾害预警防御始终是安康市防汛工作的重点。安康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突破发展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新形势下,对做好防汛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防汛系统开展防御山洪灾害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组织有各方参加的研讨交流会,形成了10万多字的调研文集,认真总结我市山洪灾害发生特点、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刻吸取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乡自为战、村组自救、预警到户、责任到人”山洪灾害防御机制,以推进乡镇防汛机构标准化和市、县防汛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手段努力提高山洪灾害防御水平。
    山洪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特点,决定了山洪灾害防御成败的重点在于基层乡镇政府的应急指挥能力。如果乡镇政府在山洪来临时能够提前预警到位、及时启动预案、转移受威胁区域人员,就可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府组织,是有效防御山洪灾害的桥头堡,提高乡镇基层防汛机构防灾抗灾能力至关重要。安康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乡镇防汛机构标准化建设模式,即按照“四有”标准(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设备)的要求,有条件的乡镇专门设立防汛抗旱办公室,也可与乡镇党政办公室合署办公,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和防抢撤措施,极大的提高了乡镇基层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
    山洪灾害的成灾快、防范难特点,决定了防御山洪灾害的有效方法在于避险,而有效避险的前提是水、雨情信息的及时获取。市、县、乡信息传递因机构完善、通讯便捷,可在较短时间完成,但要把信息从乡镇传到村组、院落和受威胁人群,往往无法保证,多年以来一直是防汛减灾工作的难点。加快防汛信息化建设、建立防汛预警信息平台,是解决“预警到户”和完成“最后一公里”信息传递的有效手段。市防汛办在不断完善雨水情自动测报和天气、水情、汛情会商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市、县防汛预警信息平台,把原来市防汛办所掌握的气象、雨、水情信息通过防汛专网实时送达县、区防汛办,使市、县防汛办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并开通了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县级预警平台系统按照乡镇行政区划,根据不同的雨水情级别,在第一时间内自动通过手机短信传给乡镇、村组及中心户长,向不同级别的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同时利用语音电话给乡镇防汛值班室、受威胁区域住户固定电话报送预警信息,确保防汛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基层防汛责任人和受威胁人群,为防抢撤和紧急避险赢得宝贵时间。
    目前,全市大部分乡镇已按照“四有”标准设立防汛抗旱机构,市、县级防汛预警信息平台今年投入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应急处置和信息处理能力,为落实市、县各类防汛信息指令提供了保障,在防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dkp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