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果子一斤200块钱,一斤5个,像这一枝就只留4到5个果。”眼下正是蜂糖李的壮果期,在东木镇柏杨村蜂糖李种植基地里,看着一行行整齐的李子树,枝条上挂满了翠绿的李子,基地负责人刘海难掩喜悦。
刘海介绍,经过4年的科学管护,今年李子园将迎来丰产期,预计产量将达到100万斤左右,目前公司已与京东等电商平台做好了销售的对接。“蜂糖李含糖量可以达到24点左右,口感甜脆,很受消费者青睐,京东平台上,特级果子可以卖到200块钱一斤,二级果子158,三级果子80块钱一斤。”刘海说。
目前,公司基地已辐射到焕古、红椿、双安、瓦庙、洞河等镇,建园面积达到8000亩,吸纳附近村民八十余人参与务工。紫阳县李缘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园区经理姚开录说,“在家乡做产业,首先是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我们园区用工量比较大,平均算下来,务工人员每天能挣120元,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公司还准备扩大种植规模,让这个‘甜蜜’产业带动很多的群众。”
小产业也能实现稳增收。夏至刚过,走进洞河镇菜园村的田间地头看到的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童立贵正在自家田地里采摘新鲜的时令蔬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以前是自产自销的小菜园,现在就不一样了,出来的菜都能换成钱了,像我20多亩的土地,每年产出的效益在十多万元,算去成本,每年纯收入能有七万多元。”
童立贵菜园的改变,源于洞河镇因地制宜兴产业,充分利用库区小气候的自然优势,引导传统蔬菜种植户向产业大户发展,通过政策扶持,逐步解决当地零散种植,收益不高等问题。
“目前,洞河镇蔬菜种植户超过800户,发展大棚蔬菜100亩,富硒蔬菜种植基地2500多亩,全镇六分之一的人口因菜增收,亩均增收一万多元。”洞河镇镇长唐帅说。“下一步,要把蔬菜产业作为镇域特色产业来发展,立足当地传统种植和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打造成为县城蔬菜供应的优选地和产品溯源地,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紫阳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户规模化发展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大户带动、小户参与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特色“果蔬”产业,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更为乡村振兴打牢了产业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