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机制体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活“人、财、物”三要素,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扩展农民收入渠道,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科技水平不高、资金不足、规模不大三难题,取得了明显效果。
强化科技服务,力解产业发展科技水平不高难题。一是开通“965110”科技专家咨询电话服务平台,建成各类农业信息站点12个,及时将农业科技信息反馈农户。并选派80名科技特派员进驻大户和企业,以技术或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管理,建立科技人才有效植入企业的双赢机制。二是抽调农业技术专家组建了“农业技术宣讲团”,到乡镇巡回进行技术培训,目前共开展技术讲座25场次,培训群众4000余人,发放科技资料5000余份。三是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引进新品种8个,重点推广农业新技术8项,培育科技示范户1200户,辐射带动3.5万余农户。
创新体制机制,力解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难题。一是完善部门帮扶机制,打破“撒胡椒面”模式,突出重点,选择68户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起步较好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落实69个部门(乡镇)实行三年不变的“一对一”帮扶,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帮思路、帮资金、帮技术、帮发展。半年来共投入帮扶资金30余万元。二是积极探索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在长安镇选择了3个村开展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目前,共评估房屋面积3064.6平方米,评估价值385.3万元;评估产业园面积1267.9亩,评估价值753.9万元,增加农民贷款1200万元,开创了此项改革的先河,目前试点经验正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成为解决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的最有效途径。
加快土地流转,力解产业发展规模不大难题。针对大部分产业户粗放经营、效益低下,产业难上规模的突出问题,该县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流转形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激活了农业生产要素,促进了产业规模经营。截止7月份,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9万亩,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6.22万亩,全县规模经营面积在3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400余户,流入土地面积5.1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2.5%。仅茶饮产业流转土地3.8万亩,占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的61.1%,基地面积从3万亩发展到15万亩,产值突破3亿元。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已在全县建成了1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23个优质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使全县初步形成了“一乡(镇)一业、数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