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围绕发展主题做决策谋思路,突出“七个增强”求和谐聚人心,一个“聚合力、大发展、求突破”的热潮在全县上下正在形成。
以工业“200亿”为龙头,增强发展突破力。立足县情实际,依托资源优势,以建设陕西金属材料加工基地和水火并重能源基地为龙头,把县域经济社会跨跃发展的突破口选择在工业经济上。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迅速启动汉江蜀河电站、旬河大岭电站、桂花电站能源建设项目,争取西北4000MW燃煤湿冷电厂破土动工,规划建站12座,装机70万千瓦,成为推动突破发展的新支点;筛选确定30个建设成后可实现200亿元年产值的工业重点项目,明确建设计划,落实包抓领导,完善考核办法,使商贸“县超工程”项目、陕重汽1000辆专用车改装项目、年产3万吨球磨铸件项目、60万担烟叶复烤项目、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生产项目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投产运营,元至六月,县域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4%,成为上半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出台《发展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工作计划》、《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指导意见》,编制完成城关、白柳、吕河三个工业园区整体建设组团详细规划,配套制定优化投资外部环境八项措施,健全完善工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力争三年后规模企业入园达41家,园区工业产值占到全县工业产值的60%以上,成为振兴旬阳工业经济的“集居地”。
以农业“30亿”为支撑,增强发展内动力。农业是工业生产的原料车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按照“壮畜、强烟、扩桑、优姜、兴林、稳粮”的发展思路,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强村大户”建设,壮大畜牧、烤烟、蚕桑三大基础产业,培育魔芋、蔬菜、林果三大后续产业,建设饲料加工、肉食加工、魔芋加工、桐油加工、黄姜加工5个年产值过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力争种植烤烟12万亩、蔬菜3万亩,发展魔芋5万亩、特色林果4万亩,出栏生猪100万头、养蚕8万张,培育产业重点示范村78个,实现劳务输出10万人,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确保主导产业产值达2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
以“一江三河”绿化为目标,增强发展持续力。山青水绿、生态良好是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坚持以生态建设规划为总揽,以汉江、旬河、神河、蜀河“一江三河”绿化为目标,加快推进北部中山水源涵养生态保育区,北部低山林特、经、采矿与水土保持生态区,中部河谷川道城镇、工业、农业综合生态经济区,南部低山林果、粮、采矿与水土保持生态区,南部中山竹、林生态保育区五大功能区生态环境建设,采取兴、栽、封、护措施,完成退耕还林34.7万亩,荒山造林24.1万亩,封禁管护196.6万亩,建设林果经济林8.8万亩,改造农田7.5万亩,绿化道路11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9平方公里,提高了森林覆盖率,筑牢了绿色保护屏障,确保了区域生态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