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镇坪县 “四定”算好农民增收账

    作者:鄢甲兵 时间:2009-09-11 08:32 来源:中共镇坪县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按照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的要求部署,镇坪县牢牢抓住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一关键指标,坚持农民增收、兼顾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原则,突出“四定”,巧妙设计农民增收项目入户卡,给基层群众吃上增收“定心丸”,确保“升级”有航,“晋档”有策。

    一是定增收目标。依照“力争到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一、二类村党支部占全县村级党组织总数的50%以上,四类村党支部减少到总数的10%以下”这一硬性目标,结合农民居住区域及家庭自身状况,突出可行性和科学性,分别制定了5年总增收计划和年增收目标。比如:根据居住环境,对公路沿线和临近城镇的村,分别按照人均纯收入年增加800元以上、1000元以上的标准设置增收目标。

    二是定增收渠道。按照农民增收项目的主要结构,将增收渠道具体化,分成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逐一落实到项目,不仅使农民感觉到增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增加了农民实现增收的自信心。比如:临近城镇农户的主要增收项目被建议为发展绿色大棚蔬菜,公路沿线的农户增收项目被建议为劳务收入和种植等。

    三是定增收措施。充分发挥县域优势,坚定不移的实施率先发展生猪“一县一业”战略,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大宣传力度,继续落实中央、省市惠民政策,调动农民生产发展积极性,强调过程监督,做好家电下乡、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补助款发放工作,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认真落实好先培训、后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强力推进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截至8月底,实现土地流转7148亩,累计发放家电下乡补助款23万元、粮食直补369万元,各职能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68期,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 13306人,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四是定帮扶对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深化农村党员“双联双带”和机关党员“十星级争先创优”活动,对农村困难党员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在农民增收项目入户卡上明确帮扶人及联系方式,并将帮扶活动纳入党员干部个人的年度综合考核中,有效确保了帮扶工作的落实。目前,全县共有1526名党员与基层困难党员结成了帮扶对子,累计开展帮扶2682人次,发放帮扶资金3万余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xfw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