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安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落下帷幕,据统计,我市在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平台发布重点活动312个,占全省总量近三分之一,居全省第一,与去年相比增长了近4倍,在地市排名中提升了4个位次。
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全市科协系统广泛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主题,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突出科普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双减”、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科学防疫、防灾避险、低碳生活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广泛开展面向基层、服务发展、惠及群众的系列科普宣传活动,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科普进校园,助力教育“双减”
9月19日,一辆满载科学知识和科普展品的科普大篷车缓缓驶进了安康市阳光学校的大门,这是一家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大多是聋哑或是智障儿童,相比而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较小,科普需求也更加迫切,为了丰富这群特殊学生的科学生活,激发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安康科技馆的科普志愿者为学生们展示了机器人表演,详细讲解了科普展品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近距离向师生们展示了“液氮蘑菇云”“火云掌”“冒烟的饼干”“空气大炮”等科学实验,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把科普的阳光照进残障孩子的身上。
生活在秦巴山区的孩子对蘑菇一点都不陌生,但“什么是蘑菇?什么是真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食药用真菌有哪些?”“毒蘑菇的如何识别?”,这些知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掌握,而这些答案在《神奇的真菌世界》科普报告会中都能找到。在汉滨区铁路小学等学校,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青年科普团李勃博士从专业的视角、生动的案例带领同学们遨游真菌世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指导科学生活。全国科普日期间,经市科协协调邀请,由省科协、省乡村振兴局主办,陕西省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承办的2022年“乡村振兴·科技赋能”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先后走进我市紫阳县、汉滨区、白河县、旬阳市、镇坪县、平利县和岚皋县7个县14所中小学校,陆续开展科普报告会、走进多彩的昆虫世界、科普实验秀、科学实践等系列科普活动,共5000多名师生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我市青少年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今年以来,为更好地服务“双减”工作,经申报推荐评选等程序,我市成功入围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城市,市第一小学、汉滨区铁路小学、汉阴县凤台小学、白河县中厂镇中心小学4所学校成功申报为全国试点单位,在市科协的精心指导下,围绕“科教资源共建共享”“科技活动进校园”“科教阵地协同育人”“科技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大手拉小手科技专家志愿服务”等五大科普行动,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校内外科普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助力教育“双减”。
科普进田间,赋能乡村振兴
如何利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打通科普惠农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从实实在在的收益中感受科普带来的好处?各级科协组织始终积极探索、深入实践。
全国科普日期间,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强化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市科协统筹推动科普资源下沉、科技人员下沉、科普志愿服务下沉,把田间地头变成科普讲堂,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这次培训邀请了一批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茶叶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授课,手把手教我们如何科学管护茶园、积极防灾减害,内容浅显易懂,又很实用,给我们茶农减轻了因旱造成的茶叶经济损失,保障来年茶叶丰产丰收。”参训学员谢伟希望,以后多组织一些这样的培训,把紫阳茶的品牌打的更响,让更多茶农稳定增收。
9月23日,平利县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该县广佛镇香河村沃源美茶叶有限公司茶叶基地举办,启动仪式结束后,组织现场嘉宾和群众到茶园开展田间课堂学习,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平利县茶技中心研究员刘涛讲解茶园秋冬管护技术,指导工人修剪茶树,伴着机器的轰鸣声和新修剪茶树散发的阵阵清香,现场的群众认真观摩学习,频频点头,收获满满。
“我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坚持科普活动为民所办、科技知识为民所用的理念,探索群众需要、百姓喜欢的科普形式,让科普活动趣味性、互动性、实用性更强,打通了科普为民最后一米,把科学知识、农业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科普活动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平利县科协主席张明香动情地说。
为全力推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全市各级科协组织以“全国科普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科协职能和优势,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服务三农,围绕农业产业链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常办常新的活动,推动科普日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暖人心”。
科普进万家,提升科学素质
群众在哪里,科普工作就要做到哪里。过去一个多月来,全市科协系统积极谋划,广泛动员,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为市民奉上了一道道丰盛的科普大餐,奏响了全民科普主旋律。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的诈骗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8月31日晚,汉滨区老城街道兴安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由市、区科协和兴安社区联合举办的“反诈”科普进社区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三级警长康洋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识别与防范》为题,给社区居民系统讲解了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的起源、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常见诈骗类型及案例特点、受骗后的补救措施等科普知识,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互动交流,让居民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社区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防诈骗意识和反诈骗能力,共同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兴安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静说:“电信诈骗活动高发多发,危害较大,为避免社区居民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我们迫切需要举办这样的科普讲座,不仅能教育引导群众增强防范意识,还能拉进与居民的距离,一举多得”。
9月20日至22日,在第34个“全国爱牙日”之际,市预防医学会联合市、区疾控中心走进安康市初级中学、汉滨区前进社区,开展了口腔健康“进学校、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安康市初级中学,市疾控中心科普志愿者围绕“护牙健齿少年强,健康中国民族兴”主题,从什么是口腔健康、口腔常见疾病预防和如何科学保护牙齿等三个方面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课,还通过学校广播站,面向师生科普了口腔健康护理知识。在前进社区宣传活动现场,科普志愿者为社区居民详细讲解了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危害,以及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现场为80多名社区居民进行口腔疾病义诊,并发放了宣传折页、健康读本、漱口刷牙杯等宣传品共计500余份,增强了群众口腔健康观念和口腔保健意识,营造了良好科普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