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住建局聚焦“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总要求,坚持以“四着力、四保障”促进全市两厂(场)规范达标运行,切实提升污染防治攻坚质效。
着力加强项目建设,保障处理能力现代化。精心编制“十四五”两厂(场)建设规划,纵深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建设。截至6月底,全市建成两厂(场)设施167座,重点镇、人口大镇和沿江镇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区域处理一体化目标。督促汉阴、岚皋、平利县完成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扩能建设,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将中心城市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利用等14个子项目打捆为投资16.15亿元的中心城市水环境PPP项目;将四县两区镇级生活污水处理、管网等子项目打捆为投资16.15亿元的县区水环境PPP项目,切实以项目建设推动污水处理能力现代化。
着力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运行管理标准化。完善运维体系,建立住建部门指导、县镇管理、运维公司服务、群众受益的“四位一体”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机制,以及运营、安全、在线监控等多维运营质量保证体系。强化管理考核,印发安康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考核三个配套办法,定不定期围绕设施建设、污泥渗滤液管理、生产运行、人员管理等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进制度上墙,按照“11125”要求,每个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安装1块信息公示牌,制定1套应急预案,公示1套运行流程,建立污水、垃圾处理运行和污泥转运、渗滤液处理2个台账,完善设施巡查维护、污水(渗滤液)处理监测、污水处理厂进水和渗滤液浓度报告、两厂(场)停运报告、污泥转运五联单等5项制度,推动两厂(场)规范达标运行。
着力强化人才支撑,保障污水处理专业化。积极引入专业团队参与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不断提高运维专业化水平,全市累计引进专业化运营公司13家,运维管理两厂(场)设施80余处。组建人才库。依托全市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和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技术人才库,常态化开展交流研讨、交叉检查、实地观摩,促进运行效率提高。组织开展培训,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定期组织参加全省网络在线学习,开展全市两厂(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着力加强巡查指导,保障出水水质达标化。加强日常巡查,不定期到全市城镇两厂(场)开展现场巡查指导,重点围绕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污泥渗滤液处置、进出水水质等方面,通过查、看、问等方式,及时掌握污水垃圾处理厂运行管理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强化水质监测,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两厂(场)外排水进行抽样监测,并纳入全国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测系统或市南水北调应急管理中心进行实时监测,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