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动员会后,平利县以“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为具体目标,于9月14日召开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和第二批活动动员会,针对第二批实践活动对象的实际特点,以下好“保增收、抓基础、强素质、塑风貌、建组织”五步棋为抓手,扎实推进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茶饮产业率先突破。通过层层抓点示范、典型带动,实行技术干部与产业大户的双向选择和定点帮扶的措施,对重点茶饮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倾力帮扶;对茶饮产业大户,实行部门帮扶机制,促其不断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全县茶饮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快壮大畜牧产业。围绕正大模式、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和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努力实现规模、质量、效益三突破。以建畜牧强镇、畜牧示范村为带动,引导养殖大户自繁自育,有效降低疫病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力争全年生猪饲养量达到50万头、出栏35万头,畜牧产值突破3.5亿元。三是巩固发展蚕桑产业。下半年,重点推广工厂化养蚕模式,积极引导推进桑园流转,强化技术培训和抓点示范,促进蚕桑产业平稳发展。四是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263万亩集体林地的勘界确权、签订承包合同、调处争议纠纷三项任务的全面完成,理顺林权体制,激活生产要素,繁荣农村经济。
以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为抓手,建设陕西最美丽乡村。针对农村基础条件依然薄弱的特点,全力推进通村水泥路、安全饮水、沼气、电网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村民实施民居新建和旧房改造。上今年以来,新启动8个新农村示范村、 30个扶贫重点村和1个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新建饮水工程15处,解决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通村水泥路完成路基处理210公里、路面硬化103公里,31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农村基础设备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内容,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对象,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使其基本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通过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工程”等资源,由组织、人劳、农业、科技、职教中心等部门联合开办农村劳动力培训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塑造城镇新风貌。以“创卫”达标为主线,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全面加快山水园林县城建设步伐,配套完善城市功能,积极繁荣县域经济。一是扎实推进县城重点建设工程,加速在建工程,加快启动未开工项目。二是切实加强城市管理,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和设置城市功能。以农贸市场、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和“六小”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彻底治理“脏、乱、差”问题。加快市政环卫设施配套,健立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省级卫生县城创建目标的如期实现。在农村大力开展“一清二建三改”,清除农户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的垃圾和淤泥,使村庄街道达到无土堆、无柴堆、粪堆、圈舍、厕所的“五无”标准。引导农户实施建路、建沼和改厨、改厕、改圈,全县总户数的40%实现改建目标。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院落会等形式,广泛开展以诚信守法、移风易俗、文明友爱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
以产业化经营为导向,组建新型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以各类专业协会为主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县上牵头成立了劳务经济协会,通过协会搭建平台,上半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其中有组织转移输出1.9万人。以实施“全民创业年”活动为载体,扶持农民创办种养、加工、商贸等经济实体2200余个,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协会102个,培育发展了女娲茶业、农盛绞股蓝、五和饮品、众鑫茧丝、八仙腊肉等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特色产业龙头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动1.6万户群众进行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产业效益得到质的飞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