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百亩平,旱涝灾害多”。这是紫阳人往昔生活的真实写照。严酷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紫阳人在同恶劣环境的斗争中,一步步在改变自己的现状。近年来,紫阳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奔向小康路上,吟唱出一曲曲动人的凯歌。
近年来,紫阳县以产业开发为突破口,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结合扶贫村自然条件,突出茶叶和魔芋两大经济效益优势明显的产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和帮扶力度,使其迅速成为扶贫村群众的主导产业。茶叶基地建设累计无偿投资达3000余万元,共新建丰产密植茶园10万亩,精品示范茶园5000亩,已实施的118个扶贫重点村中,人均达到1亩以上茶园的有53个村,人均达到2亩以上茶园的有29个村。发展魔芋基地乡镇9个,专业村35个,年魔芋产量达到1万吨,今年,魔芋亩均纯收入2300多元,魔芋产业已成为高山边远村组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同时,结合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和大瀛湖绿化治理工程的有利契机,新发展特色果品基地3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5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为突破道路交通滞后这一发展“瓶颈”,该县抓住省市支持通村水泥路建设的机遇,掀起了新一轮公路建设热潮。全县已实施的扶贫重点村、特困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70%以上通上了水泥路。同时,紫阳县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原则和参与式扶贫的要求,捆绑农、林、水、移民、教育、卫生等相关项目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带动农民投工投物,加快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县累计新建人饮工程158处,实施农网改造78个村,完成“四改三建”5450户,新建沼气池1.2万口,移民搬迁1.7万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省、市级赴紫阳联县扶贫单位也把帮扶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两年多来,联县单位累计为紫阳县新农村和重点村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255万元,发展茶园3431亩,桑园1030亩,橘园680亩,新修公路35公里,改造硬化公路42公里,建人畜饮水工程5处,便民桥6座,兴办茶叶加工厂4个,为加快周边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鼓了实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