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岚皋最大的自然禀赋是绿色,境内植被覆盖率达到85%以上,以山光、水色、森林、草甸、溶洞等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达230余处,目前已建成两个国家AAA级景区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岚河漂流,两个国家AA级景区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和千层河。岚皋县在全力加快大南宫山核心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把乡村旅游作为丰富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打造巴山人家农家休闲游品牌。根据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一廊五区”、“一环五圈”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以五大核心景区沿线为重点,精心打造了县城至南宫山、县城至神河源、县城至千层河等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把“巴山人家”农家乐作为全县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对溢河宏大和四季头桥两个基础较好的旅游新村进行重点培育,截至目前已建成“巴山人家”品牌农家乐400余家,基本形成农家乐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业带。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岚皋县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把城镇作为乡村旅游观光点来培育,大力实施县城一个广场、两坡两坝开发、三条环线、四条大道、五座桥梁,做精做靓一河两岸、三条特色街、四条旅游大道风景线、深入实施五化(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净化)的两个“12345”工程。与此同时,实施电力农网改造和村组人畜饮水工程,“村村通”工程,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利:平利是人类始祖女娲故里,也是西北知名的茶乡。近年来,平利紧紧围绕“女娲故里、绿色平利、休闲家园”和“建设陕西最美丽乡村”定位,大力开展以生态休闲、度假观光、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及旅游村建设。截至目前,平利共有20多个村2400余人从事乡村旅游工作,旅游年接待人数10万人次,乡村旅游规模日趋壮大。平利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原则,将建成十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新村,把“安康-平利”打造成全市重要的旅游线路之一。确定了乡村旅游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建设重点,即:按照平利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一山两线一城”的旅游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一个中心、两大区域、三条主要线路、六大重点建设、十大主题公园”。“一个中心“,就是以平利县城为中心,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两大区域”就是以天书峡、女娲山为核心区域,串珠布点十个旅游新村;“三条主要旅游线路”包括:安康-南宫山-天书峡、安康-平利-女娲山、安康-平利-长安镇;“六大重点建设”就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实施“观光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服务设施、文化产业和公共景观”六大建设;“十大主题公园”就是以一村一品为开发模式,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建成十大主题公园,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接待水平。
石泉:石泉县自2005年全面拉开生态旅游开发序幕,坚持一手抓重点景区建设,一手抓乡村旅游开发和配套服务,明确了“南靠前、水为先,两手抓、户为战”的发展思路,选定燕翔洞、中坝峡谷、后柳水乡、熨斗古镇、子午银滩等资源独特的区域作为当前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开发重点。累计配套投入财政资金2800多万元,先后对多条旅游公路进行拓宽改造,完成了熨斗古镇、后柳古镇、县城明清古街及民居的立面改造,实施了汉江两岸、国道沿线、城镇周围的绿化治理工程。重点景区水、电、路基本配套到位,城镇配套、旅游标识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县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以汉江为轴线的南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基本成型,熨斗燕翔洞及古镇、中坝峡谷、后柳水乡及古镇等重点景区都已正式投运。燕翔洞景区今年正在启动申报创建国家4A级景区。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文化娱乐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县城宾馆酒店规模迅速扩张,农家宾馆发展迅猛,接待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了农民增收途径,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截至8月底,石泉县已接待游客34.33万人次,综合收入已突破103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