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06年新年洪亮的钟声,安康市政协二届委员会登上了安康的政治舞台。几年来,在市委领导下,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两面旗帜,突出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肩负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历史使命,紧紧围绕安康实现突破发展大局,创造性履行三大职能,政治协商的深度在延伸,参政议政的广度在拓展,民主监督的力度在加大。足迹闪光,亮点纷呈,向人民政协六十华诞献了一份厚礼。
调研视察成果丰硕。市政协把为突破发展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作为履职工作的抓手,选题求精准,调研求深细,10余次调研视察,形成的40余条意见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市上科学决策。2006年市政协继提创建卫生城市的建议,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双创”的战略部署,城区面貌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2007年7月采取市县联动的调研方式,组织数十名委员和畜牧专家,深入6县区85个养殖户进行实地调查,形成调研报告24份。在全市大力推广镇坪养猪模式,促进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工业兴市战略, 2008年3月,市政协组织专家学者、企业老板、县区领导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探讨我市工业发展之路。《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安康突破发展的关键所在》的调研报告,找准了我市工业发展滞后的“症结”,为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采纳。
协商议政务实高效。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都有政协建言,所有部署的实施,都有政协参与。2007年之后,持续就通村道路建设,农村合作医疗,劳务输出等涉及安康绝大多数人的民生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真情实况,提出了化解建议,开展协商,促进了和谐安康建设;二届政协以来,每年都收到提案250件以上,民主党派提交的提案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办理满意率都在99%以上,基本实现由答复型向落实型的转变。
中心工作屡出实招。市政协出实招下苦功完成市上布置的中心任务,植树造林、扶贫帮困、援校支教、新村建设都获得市上奖励;年年都组织机关人员和政协委员捐资捐物,救助困难群众。“5.12”汶川大地震后,短短20余日,市政协系统共有1267名市县区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干部和政协离退休干部,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83万余元。
市政协把“双创”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列入全委会重要议题,写入全委会工作报告,作出了促进“双创”的政治决议。50多名政协委员担任“双创”监督员,数次组织有关“双创”的调研视察。
联系各界更加广泛。二届九次常委会在考察、协商、公示的基础上,增补了32名委员,目前委员总数达到288名,联系面更为广泛;成立了“安康市政协各界人士联谊会”,首批43名会员,都是身体健康、工作积极、自愿加入的往届委员或离退休老领导、社会知名人士。
理论宣传氛围活跃。市政协主要领导亲自主抓理论宣传工作,成立了理论研究会和通讯组,每年都有近百篇稿件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政协机关干部撰写的《人民政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入选全国政协理论研讨会首届研讨会论文集,《特区政协应当成为推动政协事业发展的开路先锋》,入选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改革开放30年与人民政协发展》。《对政治协商的思考》和《以履行三项职能为重点搞好协商民主》获得全省政协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安康市政协文史资料(第一集)》编印交流,《安康政协》,11期约250万字,以其内容的思想性、可读性,受到社会关注,读者喜爱。
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市内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组织已经发展为参加人民政协,推进协商民主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二届市政协界别已有26个,有委员291名,市县区政协委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5%以上。
省级文明成功创建。继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成功之后,二届政协把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作为推动政协总体工作的抓手,深入动员,精心组织,务实推进,最终成为省级文明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