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是国家“十一五”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县。为切实把这项量大面广、政策性强的惠农工程办实办好,县发展计划局按照上级要求,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组织协调,严格政策界限,狠抓资金监管,着力落实预防,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004年以来,全县共计搬迁农户2180户,8158人,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争取国省投资6679万元。
科学规划,选好项目。生态移民是国家新时期确定的一项新的扶贫政策,其根本目的是彻底解决仍居住在高寒边远和水、电、路三不通地区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直接惠及千家万户。从项目本身看,不仅资金量大,工作程序多,而且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县级发展计划部门来说,更是一项全新的探索课题,因此,从工程一开始就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阳光”操作,把维护群众的利益放在移民工作的岗位。一是严格确定搬迁对象。根据生态移民的政治要求和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旬阳实际,提出了搬迁对象的界定条件,采取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讨论、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把关、计划局审定的工作程序和三榜公示的方法,严格审查每户移民户的资格,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虚假搬迁;二是严格规划配套工程。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把关键举措放在公共基础配套工程的建设上,要求将每一个集中安置点都要建成水电路互相配套,群众就医、上学、购物相对方便的移民小区,所有规划项目都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出面,与试点乡镇和相关部门面对面,逐乡镇审定,一经确定,不准随意调整,严格按项目实施。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告,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工程“四制”要求,积极从源头堵塞漏洞;三是严格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我局把质量监督放在头等大事来抓,责成项目实施乡镇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现场指导,每一个搬迁点和公共项目都有专人负责,制定醒目的工作责任牌,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及时督促整改,截至目前,在工程质量方面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群众房屋安全入住率达100%。
严格政策,完善规范。由于生态移民属于国债项目,检查验收比较严格,同时又是试点项目,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在实施中总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在摸索中推进,在推进中提高和规范,一是严格政策规范。在严格执行上级文件政策和县委、县政府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旬阳实际,制定了通过县政府印发的生态移民工作《实施意见》和《项目管理若干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不仅细化了各方面的管理规定和工作程序,而且明确了具体的优惠政策,使生态移民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二是严格纪律规范。为了管好用好生态移民资金和政策,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计划局与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生态移民工作有关纪律要求的通知》,严明工作纪律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有效的防范监督机制。三是严格资金运作规范。出台了《旬阳县生态移民项目资金报帐管理办法》和《农户建房资金兑付办法》,实行三不准,即不准将生态移民资金用于与规划无关的非移民项目,不准随意调整移民项目,不准挪用移民项目资金作为行政开支,并在县财政局设立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户拨付,确保专款资金专款专用。在建设过程中计划、财政管理部门根据工程进度分期分批予以拨款,即时报帐。对农户建房的资金,实行“一卡通”制度。我县财政部门专门设立了惠农资金管理中心,农户房屋经初验合格后,由惠农资金管理中心直接拨付农户帐户,以避免农户资金截留和挪用。四是严格验收规范。对照省、市的验收标准,计划局与财政局和相关专业部门逐户逐项目检查验收,农户建房合格的,现场予以认可并拨付资金,基础设施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验收,有甩项或半拉子工程的,下发限期完工通知书,限期纠正到位。
检查纠错,防微杜渐。生态移民工作不仅涉及乡镇层面,而且覆盖千家万户,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可能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很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排除,不仅影响工程的顺利进展,也是诱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过去,县级计划部门啥都管,啥都不负具体责任,现在把生态移民拿在手中,工作量成倍增加,如何围绕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做好工作,对计划部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自生态移民工程启动以来,在工作安排、人员调配、经费保障上全力倾斜,局班子成员和业务干部长年奔赴在各个移民点上搞督查、指导和验收,并开展联合检查、联合办案等方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
加强领导,注重配合。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触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牵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和审批,需要各方面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单靠计划部门是无法完成的。为此,我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把做好生态移民工作放在全县一盘棋中来把握,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一是充分依靠生态移民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职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形成左右联动、上下齐动的工作机制,把乡镇和部门的责任落到实处。二是摆正计划部门的位置,充分尊重其他部门的职能和权力,勤沟通、多通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整体合力,重大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查找工作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了全县生态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
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变了搬迁农户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拥护,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非常明显。2004年以来,全县共计搬迁农户2180户,8158人,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其中国家、省扶持资金8158万元。群众新建房屋142670m2,人均面积24.5m2,新修改造基本农田40亩,新修道路12.9公里,改造道路146公里,新修桥梁4座76延米,新修引水管道69公里,架设输电线路6.9km,新修河堤2.9km,新建移民村校舍4100m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