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把搞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立足于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高质量开展,唱响发展主题,突出实践特色,精心谋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开局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准备突出“三早”。坚持抢前抓早,突出组织早准备、方案早制定、活动早启动。在活动启动前,着手组织整顿,调整乡镇、学校班子25个,共调整乡镇、学校领导干部34人,选派15名大学生村官充实村(社区)的干部力量。抽调县直部门后备干部24人,组建了县第二批学习实践办公室和6个指导检查组。建立了182个县乡领导干部联系点。县委于8月下旬就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调研,召开各类座谈会20个,走访党员干部296人次,征求意见建议180余条。在市委巡回检查组把脉定向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反复斟酌,四易文稿完善方案。9月18日,召开全县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大会,迅速启动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迅速全面展开。
二是方法突出“三贴”。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突出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组织党员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分类施教。对1519名乡镇机关党员集中导学,对1687名60岁以上且年老体弱党员送学上门,对4900名文化程度较低党员结对帮学,对310名外出流动党员邮寄促学,对247名学校(医院)党员讨论研学,对43名“两新”组织党员宣讲引学。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充分利用农闲、工余、夜晚、雨天等闲暇时间,解决工学矛盾,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确保人员、内容、时间、效果“四落实”。为了提高学习效果,组织编印了《科学发展观知识100问》、《乡镇干部必读》、《蚕桑实用技术》3本乡土教材,编发了3000多份通俗易懂的明白卡和明白纸。有的参学单位还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编排快板、相声、歌舞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突出群众喜闻乐见, 既严格执行“规定动作”,又大胆创新“自选动作”,全县上下掀起了“领导干部导学、干部上门送学、党员群众互学”的热潮。
三是载体突出“三保”。突出实践特色,载体实践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在活动伊始,县委围绕“四个集中、四项突破”发展思路,反复会商论证,确定我县总的实践载体为“率先突破发展、推动三化进程、确保三增一稳”。各参学单位采取“1+6”模式,分层次分类别设计载体,把“三保”作为最大的实践,力求赶超再加速、地位再提升、实力再增强。乡镇、村级党组织围绕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增强服务、促进发展,把“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载体;社区围绕服务居民、维护稳定、推动“双创”,构建“文明社区、和谐家园”主题确定实践载体;学校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确定实践载体;医院围绕“建设人才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防治能力、保障群众健康”主题确定实践载体;“两新”组织围绕强化组织功能、促进科学发展、保障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来确定实践载体。围绕总的实践载体,进一步明确活动六大抓手,为每阶段分别设计具体的实践主题,学习调研阶段开展“三学三访”(三学即导学、送学、帮学;三访即访贫问苦、访能问计、访民问需)主题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开展“三评三清”(三评即自我批评、领导点评、党员互评;三清即问题清、思路清、措施清)主题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开展“四改三帮”(四改即改变观念、改进作风、改善服务、改变面貌;三帮即帮贫济困、帮民解难、帮民化怨)主题实践活动。主题、载体、抓手环环相扣,共连互动,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活动目标直指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活动形式坚持灵活创新,载体设置尽显实践特色,使活动更加重点突出,更加富有了针对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