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康养产业是旺人气、活市场、增消费的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近年来,旬阳市依托境内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链的发展与培育。
一、资源概况
旬阳市文化旅游康养资源丰富,素有“秦头楚尾”和“北国江南”之誉。境内江、河、湖水纵横交错,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引人入胜,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遍布全市。拥有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单体总数219个,分属7大主类,22个亚类,29个基本类型。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安康市级文保单位82处,文物保护点62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省级传统村落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省级7项、安康市级29县、县级80项。丰富的水体、神奇的地貌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组合体系奠定了旬阳市发展康养旅游业的坚实资源基础。河流水体与地貌配置独特的城区被旅游专家们誉为“世界罕见、中国唯一”的天然太极城,是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旅游资源。同时,东有集峰、崖、岭、嶂、溪、瀑、坑、亚高山草甸、田园风光、深切峡谷、奇妙溶洞景观于一身的巍巍羊山、汉江乾坤湾、禹穴遗踪、蜀河古镇、双河八卦山、清代古民居群、红军老祖墓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南有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歪头山溶洞群,洞内钟乳奇观神秘莫测,令人叹为观止;“脚踏三县(旬阳、平利、竹溪县),眼观三省(陕西、湖北、重庆)”之称的西岱顶,自古就兼有中华名山之风范,人称“小武当”,山上原始森林茂盛,古木参天蔽日,云蒸霞蔚,庙宇、古碑众多,古栈道残迹依稀可见,极具旅游开发潜能;北有汉水最大支流旬河水域风光,有奇山异水胜地——南羊山生态旅游区,是传说中“秦王炼丹”和“张良辟谷”之地,这里奇山异峰林立、怪石嶙峋,河水清澈,溪水潺潺,瀑布如织,风景如画,人文传说如歌如诉。汉江、旬河构成“百里水乡”风景廊道,以“水”为文章的康养旅游开发独具魅力。
旬阳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境内襄渝铁路、西康铁路及复线、西康高速、十天高速、316国道、211国道构成贯穿东西与南北的交通大通道,西康高铁已开工建设,旬桐高速建设已获立项审批;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汉江航运随着两座电站的建成将会显现出新的繁荣景象。同时,旬阳市北接西安古都文化旅游区,南到长江三峡、张家界风景名胜区;东有道教圣地武当山及湖北神龙架自然保护区;西邻安康瀛湖、香溪洞和南宫山景区,是西康线进入安康的第一站,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神奇的山水风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纯朴的风土人情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旬阳开发康养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现状
目前,旬阳市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AAAA级景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实施旅游村建设创建村10个、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河源酒店同时命名为AAAA级绿色饭店),发展规模以上社会宾馆饭店45家、大型乡村旅游酒店1个、文化主题客栈3个,全市拥有旅游接待床位4500张、旅游餐饮服务网点30家(含会所、品牌连锁店等)、农家乐80余家,设立国内旅行社营业网点4家,开发了鸡血石、绿松石、祝尔康富硒食品、小磨香油、拐枣醋等系列旅游商品,发展规模以上旅游产品生产加工企业4家,开发了3条旅游精品线路,“山水太极,诗画旬阳”康养旅游品牌形象逐步形成。
三、具体做法
旬阳市把“兴文强旅”作为“十四五”一大发展战略目标提出,规划“打造百亿级康养旅游产业集群”,《旬阳市文旅康养产业链(2022—2025年)工作实施方案》已经通过讨论并报送安康市文旅局审定后印发实施,同时启动《旬阳市生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将康养旅游作为重点扶持项目。
一是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康养服务。十三五期间已陆续开业一批适宜康养居住、休闲养生的旅游景区。主要依托中华天然太极城奇观,着力推进太极城康养小镇、羊山生态旅游区、西岱顶景区、神仙洞景区、水泉坪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生态康养旅游。同时,涌现出众多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已经拥有农家乐、特色民宿、田园综合体等多种业态,康养小镇(社区)呼之欲出,景区的食品安全体系得到较好维护,还诞生了一批特色餐饮品牌,能有效满足现阶段的消费需求。相关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景区通达性得到较大改善和提升,停车场、厕所、游客步道等设施日渐完善,“智慧旅游”系统建设逐步推进。
二是探索发展医养结合的康养服务。各医疗单位积极开设康复、保健、理疗等项目,为老年人及亚健康人群提供必要服务。旬阳市健康食品和保健品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拥有绿色产业园区较多,全市有生态采摘园10余处(城关李家台、鲁家坝、白柳老龙沟、吕河、构元、段家河等)、生态大米种植园3处(石门、双河、铜钱关)、稻香鱼养殖基地2处(石门、双河)。针对亚健康人群的养生馆、瑜伽馆、美容院、足浴店、保健品店逐渐增多。
三是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围绕群众健身休闲消费需求,广泛开发季节养生、健康养护、棋牌娱乐等各种消费项目,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健身休闲娱乐设施,建成太极城森林公园和滨河公园、旬阳体育场、丽都运动场等。广场舞、交际舞、文化自乐班、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围棋等也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热门方式。
四、存在的问题
旬阳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够扎实,旅游品牌影响力、市场承载力、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有短板。
一是核心竞争力未形成。旬阳市康养产业起步晚,仍处在探索阶段,整体规划布局不完善,未形成系统性产业,康养行业标准及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全市无5A级景区、国家旅游特色名镇和国家乡村旅游示范村,旬阳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还需扩大,康养度假产品还需增多,以此满足旅游市场多样化需求。
二是康养产品及业态创新不足。产品供给结构不平衡,未能完全发挥康养产业资源潜力,观光产品占比较大,休闲、康养度假、研学等文旅产品较少。
三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缺乏康养产业龙头企业支撑,存在弱、小、散现象,未形成规模效益。在“康养+旅游”方面,大多以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为主,产业层次较低,服务内容单一,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产业发展缺乏有效支撑,增长乏力。
四是政策资金保障不足。康养产业尚未纳入国家相关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及国家产业目录,缺乏规范且完整的产业发展标准和行业监管机制,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等行业规则尚不完善,更没有相应的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五是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和“康养+”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高层次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规划、营销人才短缺,存在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五、工作打算
旬阳市计划到2023年,基本完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形成“食养”、“药养”、“水养”、“文养”特色品牌,重点生态旅游景区和一批生态康养产业园区、养老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康养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建立,生态康养品牌在全国、全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计划到2025年,建成生态康养产业示范市,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康养产业园区、高等级生态旅游景区、生态康养基地和养老乡村,构建门类齐全和优势明显的生态康养产业体系,生态康养产业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康养品牌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
(一)打造三大生态休闲康养基地
一是风景鉴赏型康养基地。依托自然风光、天然洞穴、风景河段、湖泊水库、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开发养生观赏基地(大多数镇适合。如天然太极城、羊山生态旅游区、南羊山生态旅游区、天门山、蜀河古镇、汉江百里水岸画卷、仁河口水泉坪、双龙湖、达铭湖、薛家湾村、西岱顶景区、神仙洞景区、铜钱关楚长城、中国传统村落等)。
二是休闲度假型康养基地。依托森林资源,以绿色健康、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开发高山避暑、颐养身心、健康休闲康养基地(大多数镇适合)。
三是医疗保健型康养基地。依托生态环境、中医药材、富硒农产品等资源优势,以传统中医理论和养生文化为指导,打造中医养生保健基地(大多数镇适合)。
(二)推进五大特色农家养老模式
以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观光、生态体验等为特色,改造提升现有农家乐,吸纳康养人群入住,推崇家庭式康养。
一是以农业科技普及为特色的康养。依托农业产业大户、农业示范园区,开发能提供观赏、采摘、学习和科普等综合功能的休闲养老基地(构元枇杷、段家河樱桃、吕河狮头柑、铜钱关富硒茶园、其他镇桑葚基地等)。
二是以农业体验为特色的康养。依托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利用田园景观为康养人群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体验巧妙结合,较好地满足康养人群的体验需求(如构元枇杷、仁河口水泉坪、麻坪茶叶、段家河樱桃、铜钱关竹海等)。
三是以生态渔家为特色的康养。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村容风貌和渔业特色产业,以“鱼、渔”和水体景观为吸引,提供特色餐饮、观光游览、休闲垂钓等乡村康养活动(如赵湾水库、甘溪大岭水库,甘溪达铭湖、蜀河水库、安康湖、吕河鳖厂等)。
四是以生态养殖为特色的康养。依托地方珍禽异兽物种丰富的优势,提供观赏、购买、自助餐饮等为特色的农家养老(张坪冷水鱼、万阳鹿苑等)。
五是以红色体验游为特色的康养。依托红色历史遗存,把红色人文景观和乡村自然景观结合起来,为休闲康养人群提供了解革命历史、体验红色经典文化等服务,打造长征文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