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县积极探索推进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新路径

    作者:周瑶 张黎 时间:2023-02-15 08:01 来源:石泉县 字号: 打印

      近年来,石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书记民情“三本账”为统揽,着力打造“三个司法”(主动司法、民生司法、活力司法),通过控源头、优服务、聚合力,有效构建了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工作格局,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度”控源头,瞄准信访矛盾源头预防“关键点”
      一是强化培训广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纳入“八五”普法重要内容,对全县从事信访、综治工作的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去年以来累计开展主题培训活动25场次,发放书籍共1万余册,有效提升全县综治、信访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调解、依法维稳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宣传精度,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创新实施“菜单式”普法,征集普法课题200余个,方便全县干部群众按需“点菜”学法。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菜单式”普法254场次,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矛盾的发生。三是强化教育力度,高标准建成以法治宣传教育中心为核心,以青少年、综合执法办案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治教育等基地为辐射,以司法所、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为站点的“1个中心+6大基地+N个站点”的石泉特色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体系,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尊崇法治、敬畏法律。

      “三化”优服务,找准信访矛盾源头管控“着力点”
      一是诉求表达渠道多样化,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多个服务项目进驻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建成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线下诉求表达平台,配套建立领导带头坐班、律师值班和参与化解信访事项等制度机制;依托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法治石泉”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建成线上诉求表达平台,真正实现群众诉求表达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极端案事件的发生。二是法律服务形式多元化,为全县164个村(社区)和100家企业选派105名法律顾问,法律顾问每月进村入企开展法律体检、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矛盾化解至少1次;制定公证便民惠企八项措施,探索推行“公证+调解”服务模式,证前预研矛盾主动调解、证中发现矛盾及时调解、证后发现矛盾跟踪调解的工作做法被《陕西政法》刊登,工作经验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推广;不断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所有贫困户、涉法涉诉和重点信访事项当事人全部纳入援助范围,做到应援尽援,切实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为实现诉访分离奠定了基础。三是服务质效跟踪制度化,将参与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作为“量晒励汰究”干部绩效管理、股所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倒逼全系统上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联系办交办的书记民情“三本账”和群众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反映的问题,通过需求、交办、评价“三张清单”,推动群众诉求办理实现对接、服务、监督“三个精准”,为信访矛盾源头管控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机制保障,真正实现了群众有需求,司法行政有回应。

      “三治”聚合力,把准信访矛盾源头化解“突破点”
      一是自治为本,推进调解组织规范建设。县调解协会联合各司法所对各级调解组织的设立和换届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在村级组织换届时,同步安排了村级调委会换届,确保人民调解组织的设立、人民调解员的产生群众做主、群众公认、群众信赖,为推进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法治为要,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始终将“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化解矛盾”贯穿到源头治理的各个环节,依托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统筹县镇村193个人民调解组织常态化、全覆盖动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实时会商研判,按照轻重缓急登记建账,实行红、黄、绿“三色”动态分类销号管理,综合运用“三调联动”、以案定补、公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多元化解方式逐一化解销号,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联通、矛盾纠纷联调、应急事件联处、信访问题联治。去年以来,共办理书记民情三本账22件,排查矛盾纠纷2808件,化解2775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82%。三是德治为基,提升人民调解社会效果。在信访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注重发挥道德的感召作用,把村规民约和公序良俗作为评判案件的重要依据,努力做到调处结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把信访矛盾纠纷调处与新民风建设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村(社区)道德评议会的作用,用道德力量和群众舆论扬正治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