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探索成立大学生村官协会,搭建培训、管理和服务平台,推行“协会+支部”的双层管理模式,通过党组织抓“协会”,协会抓村官,实现大学生村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搭建“培训平台”,促素质提升。建立大学生村官学习培训制度,规定每年组织集中培训不少于7天。采取县委组织部确定培训课题,乡镇党委轮流组织大学生村官座谈培训会议,经验丰富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担任教员的方法,按需培训,提升“村官”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协会”建立汉阴大学生“村官”QQ群,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工作心得,掌握思想动态,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议。今年已组织培训3期,5名村干部进行了现身说教,广大“村官”的农村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搭建“管理平台”,促自我约束。成立了“汉阴县大学生村官协会党支部”,“协会”党支部由县委组织部代管,一名联系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对党员实行双重管理。采取支部领导、协会搭台、村官“唱戏”、服务发展的方式,引导“协会”健康发展、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各自岗位上服务基层、干事创业。县委组织部积极为村官协会协调活动阵地,并按“五有”标准(即有牌子、有制度、有桌椅、有办公用品、有专人管理)建立起规范的活动场所,采取“三个一点”(县管党费拨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协会会员交一点)的办法,帮助协会解决资金难题。出台《汉阴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细则(试行)》,及时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和女性生育保险,按时发放生活补贴,保障了生活待遇的落实,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安心工作。
搭建“服务平台”,促农村发展。搭建提笔“能写”平台。创刊《大学生村官简报》,建立“大学生村官动态”网站专栏,由13名大学生村官轮流担任《简报》编辑,鼓励“村官”多思考、多动笔,提高其理性思考和文字提炼能力。搭建登台“能讲”平台。每次座谈会、培训会由1名村官主持,选择部分村官进行交流,增强其语言表达和协调沟通能力。搭建遇事“能干”平台。鼓励大学生“村官”争当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群众利益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上下联络的信息员,提高大学生村“村官”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