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平利县围绕“五同”工作机制落实,绘好“五张图”,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把城市社区建设成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纵合横通”绘好组织体系图
优化城市组织设置,织密城市组织网络。县级层面,县委书记带头,每名县级领导包联1个社区,担任“总队长”;镇级层面,明确镇领导班子包抓责任,担任“工作队长”;部门层面,明确镇党委书记为“召集长”,组织部、机关工委、民政等部门责任领导为召集人,定期召开联席会,推动任务有效落实。在此基础上,在纵向上,成立社区党委,按地域划分成立小区党支部,按楼栋设立党小组,明确党员中心户。在横向上,将驻地单位负责人作为社区“兼职委员”,推行“轮席长”制,推动解决重点问题;成立全县物业行业党委、健全“小个专”党委、物流快递行业党委职能,推动各领域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将河长、湖长、林长及护林员等公益岗位整合为网格员,形成全科网格,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建管拓用”绘好红色堡垒图
科学系统规划,筹措1000余万元,高标准新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7个,日间照料中心14个,设立党员驿站、劳动者港湾,增加儿童之家、老年活动中心、医务室数量,初步构建出设施完备、主体多元、供给充分、群众满意的“一体化”综合性服务阵地。同时,全面摸清社区工厂、门面房、楼宇、“一站式”综合服务设施等资产底数,盘活商铺等经营性资产,探索推行社区领办发展超市、菜店、药店等小店经济,增加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
“三百工程”绘好引培育用图
强化人力、资金、政策保障。实施“三百”选育工程,即:通过选派、选聘、招聘等方式,利用三年时间为全县配齐100名左右的社区工作者;利用“三乡三业”“五村”人才平台,为社区招引和选派100名左右的专家、专技人才、返乡能人等;利用后备力量“定向培优”平台,用两至三年时间为社区、安置区挂靠村培育100名左右的后备力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把优秀人选推选到社区(村)书记岗位。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党建专项经费,保障“三百”工程实施,并将社区工作经费由每年2.5万元提高至每年10万元,全面落实“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有效激发工作热情。
“融合协同”绘好共建共享图
整合多方资源力量,深化“六联”活动,即:思想联做,育四有新人;治安联防,建安民环境;公益联办,兴社区服务;环境联治,建优美社区;文体联谊,倡文明新风;党建联创,促发展进步。104个驻区单位、1793名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确定104名联络员,组建志愿服务队25个,建立楼栋微信服务群37个,按照“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三单制”服务模式,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开展环境整治16次,政策宣讲23次,调解矛盾纠纷60余起,得到小区居民广泛好评。
“三色清单”绘好责任倒逼图
压实工作责任,推行“五同”工作机制重点任务“红黄绿”清单管理,细化分解48项任务,厘清126条工作措施,明确24个牵头单位,已经完成的用“绿色”标注,正在推进的用“黄色”提醒,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的用“红色”预警,限期整改。按照“一周一上报,两周一调度”模式强化工作推动,并根据工作完成情况,随时召集有关负责人进行重点工作调度,工作滞后的,由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