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紧紧围绕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在连续3年部门党员、干部驻村包抓产业取得实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了“党员干部驻村包抓产业促发展”的长效机制。
1、领导责任机制。县委决定由分管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牵头,成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工作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作用。县直各部门一把手亲自联点,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抽调专人驻村包抓产业,经县上统一培训后驻村入户,开展工作。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责任目标,限时办结:凡涉及县级部门的历史性、政策性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在3天内提出处理意见和答复意见;凡涉及乡镇负责的问题,在2天内予以答复。
2、目标管理机制。结合基层单位实际,明确工作队员下基层的目标。具体做到“三到户”:一是抓宣讲,政策到户。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资料、办墙板报等形式,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重要政策文件。二是摸情况,走访到户。采取走访座谈、信访接待、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群众,全面收集意见,确保一户一表、一问题一表,逐一登记造册,实现驻村干部入户率和造册率均达到80%以上,走访贫困户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干部100%到位。制定工作组办实事规划,协助制定村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协助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工作,落实生产项目到户。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依照法律政策能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驻村干部撤回。对工作出色的干部,在活动结合后,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3、督促检查机制。县考评办公室采取暗访、随机抽样等方式掌握情况,并通过简报等方式及时通报,交流信息。同时,抓好重点遗留问题的跟踪督办,对历史遗留的信访突出问题依法依规100%地予以处理,提出明确的处理结论;对新上访反映的问题100%的接待,并及时予以答复;对已按法律、政策处理,或目前没有明确政策,上访人员要求无法满足而不能息访的,100%地制定稳控、防范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