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滨结合区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帮扶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力量不减的原则,共选派区级以上驻村工作队217个,工作队员443名,在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上下功夫,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推动落实,确保帮扶成效。
完善制度促常态长效
先后制发了《汉滨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管理办法》《汉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试行)》《汉滨区区级选派驻村工作队差旅补助及乡镇工作补贴报销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驻村工作管理严明工作纪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重申巩固衔接战时工作纪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选派及日常管理、实绩考核、关爱保障、纪律要求都作出了非常详细的制度化规定。
强化培训提能力素质
每年坚持对驻村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轮训不少于3天,其中2022年组织全区所有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参加能力素质提升、乡村振兴线上线下培训达到了7天,对村“两委”成员也进行全员培训。
严把关口保队伍稳定
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持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个人自荐、单位推荐与党委(党组)审核把关、组织部门审查“双推双荐”办法,向全区“五类村”选派了217名第一书记和443名工作队员(共660人)。同时,对因身体疾病、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不能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一线工作,对个别不能胜任的同志进行了优化调整,其他人员严格坚持每期驻村时间不少于2年的规定,确保中省关于“驻村队伍要总体稳定”的要求落到实处。
夯实责任严日常管理
严格按照《汉滨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驻村工作管理严明工作纪律的通知》明确的管理机制和要求,实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双向扣分”制度(既扣驻村人员个人、也扣选派单位和镇办,纳入年终驻村人员个人考核和单位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同时将区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经费及各项补助全部下拨到镇(街道),由区保障、镇(街道)具体兑现,日常管理和考核由镇(街道)具体实施,实行“人由镇管、财由镇用、绩由镇定”,确保镇(街道)党(工)委“责权一致”,着力夯实镇(街道)党(工)委的具体管理责任,以及选派单位的跟踪管理责任,推进日常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严格督导强压力传导
实行明察暗访常态化,区委组织部(驻村办)、区乡村振兴局每周至少一天直接到村和镇(街道)开展暗访,区乡村振兴局每月对镇(街道)全覆盖抽2个以上村解剖式明查,对发现的问题指名道姓通报、限期整改,对排名后5位的镇(街道)约谈主要领导,持续从严传导压力。2022年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乡村振兴局部署,区上针对“走读式”驻村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进各级各部门以及各村(社区)对标进行“五查五看”找问题、抓整改促提升;实行季度通报制度,对驻村工作队执行驻村纪律、遍访农户、总队长履职尽责等情况,由区委组织部、区乡村振兴局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发出纪实性通报。同时要求镇(街道)每月对驻村工作纪律和履职情况开展指导检查。
突出关爱助作用发挥
全面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工作生活补贴、差旅费补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体检等政策,确保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当中。同时,积极挖掘驻村工作一线的典型事例,2022年在全区组织开展了“我和我的工作队——第一书记的故事”主题演讲活动,并在媒体平台开设宣传专栏,强化宣传推介,营造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相互交流、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