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水真干净,我们再也不吃这河沟里的浑水了,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用上了自来水,多亏了共产党的好政策……”,当有人问起村里的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城关镇龙古村村民洪玉清脸上笑得成了一朵花。
平利县位于陕西南部,全县辖12个乡镇,190个行政村,总人口22.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全县总面积2627平方公里,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雨量958毫米,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工程性缺水是该县水利面临的最大难题。2005年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调查显示,全县有12.1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十一五”以来,平利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扶持,共新建饮水工程95处,涉及12个乡镇91个村,使7.28万人彻底告别饮用含氟水和污染水的历史,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学制定供水方案 全力建设优质工程
为了把农村安全饮水这一“民心工程”办好、办实,平利县水利部门始终坚持“先急后缓、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综合考虑水质、水量、水源、居民点布局和现有水利工程、供水工程等因素,做到近期解困与远期发展相结合、集中解决与分期解决相结合,把好水源可靠性、安全性论证关。技术人员坚持深入一线踏勘,科学合理论证,最终选出最符合饮水安全标准、工程造价最低、干部群众最满意的建设方案。
在乡镇集镇周围和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技术人员们优先考虑依托集镇现有自来水管网延伸,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在发展农村集中式供水时,充分利用山区沟汊多的优势,采用管道输水加水质净化处理设施的模式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
每实施一项饮水工程建设,县水利部门都要派出技术人员实地指导,从技术上严格要求,严把建设质量关,确保建设效益。
创新供水管理方式 确保工程永续利用
为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建得起、管得久、长受益”,水利部门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把每一处工程管理推向市场,由市场来决定工程管理的业主,坚持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对单村供水工程普遍采用“业主”管理,对集镇供水工程采取的是依托供水公司或抗旱服务队成立供水站,企业管理、市场运作。在管理机制上,建章立制,从运行值班、抄表、收费、建立台帐、维修服务、供水安全等方面按县供水公司的经营模式加强对业主的培训指导,并对所有业主进行建档立卡,对业主的服务态度、收费标准、经营效果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和制约机制。目前,全县实行供水业主管理的供水工程70处,集镇供水站6处,落实了工程管护责任,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平利县的供水工程管理走上了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现如今, “水甜了,缸净了,‘太阳能’上房了”,这些都是农村最直观的变化,新建的农村住房增设了洗漱池、浴池以及污水排放设施。生活环境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健康水准也提高了。现在,甩开挑水扁担的农民大部分走出家门打工挣钱,留在家里的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畜牧养殖,家庭收入逐渐增加。
潺潺水声,流淌着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汩汩清流,荡漾着农民幸福的笑声。水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描绘着平利人民美好的生活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