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全面启动以来,平利县迅速行动,精准发力,高位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有效解决集体家底不清、监督管理不严、发展活力不足以及群众身边“微腐败”、基层干部“转作风”等问题,通过严查严管集体合同“一张纸”,走实走活发展增收“一盘棋”。
强化组织领导,党政协同“一齐抓”。县上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为副组长,农业农村、人民法院、发改、司法、审计、乡村振兴、自然资源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合同清理工作专班,印发了《2023年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平利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突出把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行动作为“三个年”活动和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作专班组成了9个督导组,采取定期督导、常态巡查机制,形成了党委统筹、纪委监督、政府实施、司法保障、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大联动、大协同、大整治的良好工作氛围。
强化宣传培训,政策业务“一口清”。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必须规范专业,公开透明。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5个阶段、13个步骤”程序要求,及时发布公告,张贴到村,公开监督方式,主动答疑解惑;县、镇、村层层召开工作部署会、政策宣讲会、业务培训会,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参与、支持合同清理工作。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县累计召开工作动员部署会15场次,组织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3场次,张贴政府公告300余张,推送宣传信息5条,做到了政策宣传全覆盖、业务知识“一口清”。
强化梳理摸排,账内账外“一起查”。为确保合同清理全面彻底,无遗漏、无偏差,全县建立了县级领导联镇督导、科级干部联村督办、责任单位驻村包抓、村组干部公开承诺的责任机制,积极采取村组报、集中查、入户访、群众提等多种方式,对各类农村集体合同逐一摸排、逐项清理、逐个规范,坚持做到“书面口头一起管、账内账外一起查”,严防漏登漏记、漏查漏改,确保应清尽清、应查尽查。截至目前,全县11个镇137个村迅速行动,广泛收集,深入对集体资源、资金、资产、工程类等合同进行了“大梳理、大起底”,已收集各类合同463份,并逐一厘清去向,全部建账管理,力争收得齐、查得实、改得好。
强化问题整改,依法依规“一把尺”。下一步,将按照清收、审查、整改“逐步走”的要求,对收集摸排的各类农村集体合同和相关线索,由工作专班牵头,组织专班成员单位、三方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集中会审,逐一审查合同的合理性、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执行情况,详细“问诊把脉”,提出整改建议,形成联审意见,反馈至各镇村。各镇村按照“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策原则,分类落实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整改清单,该终止的终止、该更正的更正、该协商的协商、该重签的重签、该追缴的追缴、该问责的问责,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根杆子插到底,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整治达到揭盖子、铲根子、立规矩、出成效的目的。
强化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一本账”。为做实做好集体合同清理后续“文章”,全县坚持以专项行动为契机,着手制定示范合同文本,建立集体合同审查、备案、监测、预警机制,规范“银农直连”和集体财务线上审批,实现集体经济“一本账”管理,严防集体资产“跑冒滴漏”,确保集体收入“颗粒归仓”。同时,平利县还将集体经济合同清理与集体经济发展、乡村产业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农村深化改革、干部作风提升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让群众得好处、干部得威信、集体得收入、经济得发展,确保合同清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全面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夯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