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四大阵地”助推法治宣教提质增效

    作者:佚名 时间:2023-06-27 09:42 来源:旬阳市 字号: 打印

      近年来,旬阳市高点定位、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法治体验、法治文化、法治传媒、法治服务“四大阵地”,实现普法宣教影响力、感染力、渗透力、服务力“四大提升”,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打造法治体验阵地,提升法治宣教影响力
      以建成全省一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目标,聘请专业团队,综合多项设计元素,建成3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旬阳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采用传统方法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相融合,升级配置小律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一体式智能终端、业务查询终端等现代智能设备,通过图文浏览、音视频宣传、典型案例分析、法治微电影展播、情景操作体验等方式,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刑法、民法典等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展示法治旬阳建设成果,引导公众了解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领悟宪法精神、获取法律知识、感受法治魅力、共享法治成果,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参与感、体验感和积极性。

      筑牢法治文化阵地,提升法治宣教感染力
      集中创作法治“大戏”,创作编排《村官巧断家务事》法治民歌剧,先后在旬阳市、安康市各县区巡回演出60余场次,在西安广电中心等地汇报演出,并被陕西农村网全程直播,点击量近160万人次。拍摄制作的《公公的遗嘱》法治微电影在央视12频道《社会与法》栏目播出,《良知》荣获全国法治微电影大赛三等奖。广泛编排法治“小戏”,组建“八五”普法文艺宣传队,以百姓身边人、身边事为蓝本,编排成具有旬阳本土特色的小品、快板、相声、民歌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按照“法治+文艺”面对面模式将法治宣传融入文艺作品、节目表演中。积极开展法治征文、书画摄影、微视频等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将优秀法治文艺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展播,提升法治文化感染力。打造法治人文环境,在广场、公园、街道的雕塑、景观、灯箱、LED显示屏等设施中,添加法治格言、法治典故、法治文化等元素,使法治宣传教育润物无声。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已有公共文化设施,推进法治广场、街区、长廊、院坝、宣传专栏等基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先后建成60余处法治文化广场、50余条法治文化街区、330余处法治文化书屋,并配备相关法律法规读本、宣传册页、法治文创等法治文化产品6万余份,让法治知识随处可见,随时可学。

      拓展法治传媒阵地,提升法治宣教渗透力
      联合旬阳融媒(电视台)联合开办“法治旬阳”专栏,邀请专家学者以案释法,用群众身边发生的案件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全市各级各部门自觉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与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商联合搭建普法短信平台,结合重要节点、法律颁布实施、重大纪念日等及时推送普法短信。开设“法治旬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号,构建普法宣传新媒体矩阵,通过拍摄普法小视频及时推送普法案例等“指尖普法”,让更多法律知识走进寻常百姓家。

      建好法治服务阵地,提升法治宣教服务力
      强化三级法治阵地建设,高标准建立旬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21个镇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09个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不断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强化村级法律服务资源配备,为全市所有村(社区)配备了1名法律顾问、5名及以上“法律明白人”,组织其积极开展普法宣传、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法治实践活动。强化法律援助服务,组建普法讲师团和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开展“零距离”法律知识宣讲,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帮助办理法律援助。强化现场执法司法普法,在各镇、村(社区)开展“乡村审判”“巡回审判”“三力联调”公开调解及现场行政执法等活动,实现“审判一案、调解一案、执法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着力破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