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期盼中,基层市场监管工作得到不断强化。作为市场监管领域的神经末梢,基层市场监管所是联系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最紧密的部门,是“四大安全”底线的坚守者。
一、基层市场监管所现状
以白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例,该局成立于2016年6月,2020年7月,按照“三定”方案和(白组干〔2020〕47号)文件要求,白河县各乡镇共设立11个基层监管所,为县局的派出机构。在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做到了一支队伍管市场、一次检查多领域,打通了部门隔阂,整合了监管资源,提高了执法效能,初步形成全流程、全链式的监管机制和监管体系,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力度明显加强,改革成效显著。
但在实际工作中新问题也日益显现,特别是2020年7月后新成立的乡镇基层所,执法力量薄弱、监管方式单一、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基层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执法监管力量不足问题凸显。在机构改革前,原质监、价监、知识产权等部门在基层没有监管机构,原工商所以片区设所,原乡镇食药监所工作由乡镇工作人员承担。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乡镇市场监管所人员分别来自原质监局、食药监局、工商局机关和原工商所、食药监所,编制人员在2至4名之间。以茅坪市场监管所为例,茅坪镇辖区共16个村,人口约3万人,现有市场主体1696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4家、食品销售单位229家、大餐饮58家、小餐饮38家、小作坊34家、药械经营单位6家、药械使用单位26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5家、合作社56家、化妆品专营店36家、其他市场主体1184家。而茅坪市场监管所在岗工作人员只有4名,平时要面临巡查监管、抽样检查、专项整顿、统计报表,以及消费投诉等多项工作,监管力量不足就显得突出。任务多、工作杂、涉面广,相关工作应接不暇,人员调配捉襟见肘,工作精力难以集中,市场监管的全覆盖易出漏洞,事多人少的矛盾不断凸显。
(二)基层执法监管效能有待提升。在机构改革以前,工商、质检、食药监、价监、知识产权等部门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组成部门,都有专属岗位和岗位职责。改革后,将这些职责全部归属到一起,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需要担任多项监管工作,其工作涉及了较多的监管法规,工作人员既要掌握多个部门的法律法规,也要熟悉多个系统的处罚程序。同时,监管法规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更新,如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监管的重点也从主体资格监管转移到经营行为监管上来,这也对市场监管方式和监管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日常工作任务重,工作人员难以完成自我提升,加之专项培训较少,在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方面就会出现不足,在某些工作领域和环节上就存在监管不规范、不到位,监管效能大打折扣的情况。
(三)基层监管设施落后发展需求。就以中厂市场监管所为例,办公场所使用的是原镇计生办公室,已经使用很多年,办公条件相对简陋,没有配备执法车辆,管辖范围较大,市场相对分散,工作人员开展规范巡查难度较大。食品检查设备也是使用多年前配置的设备,其精度和灵敏度都不精准。工作电脑和执法记录仪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
(四)执法人员提升监管质量意识不强。一是不适应监管机制改革要求。传统的市场监管手段与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不相适应。对于日益复杂的市场经营变化,传统的运动式专项整治,仅能一时遏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违法行为。正在行进中的企业信用公示、随机抽查等新的手段刚刚开始实施,监管效能还未显现。二是政策激励机制待完善。基层条件比较艰苦,设施设备和生活保障还不完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等政策激励机制也不完善,没有真正调动基层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五)市场监管人员后顾之忧难排解。市场监管所直接面对的是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由于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履职界限一直未能明确廓清,执法人员履职面临前有当事人对处理结果不满举报或复议诉讼、后有纪委监委对执法过程是否存在失职渎职的严格监督。基层执法人员普遍反映,头上时刻悬有败诉追责风险和失职渎职追责风险两把利剑,每日工作如履薄冰,时刻担心履职不到位或失职被追责,后顾之忧无处排解。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统筹协调,梳理基层减负清单。要改变基层所是“大箩筐”的观念,不需往下派的任务尽量不要到基层。上级要扭住“统”字这个总阀门,严格把住口子,该整合的职能和任务要整合,该分流的要分流,形成减负清单,尤其要整合机关科室向基层分派的任务。要特别注重统筹好各类会议,留更多的时间让基层所抓落实,减轻基层“压力”。各基层所工作也需形成规范,高效务实开展市场监管工作。
(二)增强执法力量,提升业务能力。一是合理配备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力求市场监管与市场需求匹配。要结合当地人口数量、监管范围和监管主体等情况确定监管队伍的规模,适当增加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编制。二是加强基层业务培训。面对当前市场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现状,市、县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强基层监管人员业务培训。三是要提升过硬的工作作风。以全省正在开展的“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加强基层市场监管人员的综合业务提升,切实维护市场监管规则,守好市场安全最后的底线,维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抓好综合保障,树立基层监管形象。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乡镇市场监管所多为无房所,大多位置偏僻且办公条件较差,群众办事很不方面。应按照轻重缓急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改善基层所监管执法业务用房条件。要加强基层基础物资保障,完善相关政策配套,畅通基层人员的晋升渠道,树立和引导年轻干部到基层去的理念,提升基层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专业能力。
(四)应用数字赋能,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坚持数字化管理。按数字赋能要求,坚持用好相关执法系统,在全行业应将监管工作中的文字、照片和视频等进行入库,加强数据收集和比对分析,充分运用现有的平台,在数据中找问题,在数据中出成果。二是建立监管清单。理顺基层职能事权关系,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在新组建的市场监管部门需进一步明确,尽快理顺市局与县(区)局、县(区)局与基层监督管理所的监管体制,使基层监管体制统一、完整、有序。建立健全以准入登记、年报、信用公示、商标广告、合同、食品药品安全等为重点的“监管清单”。三是明确政治纪律和政策规矩。切实推动执法公平,加强监管工作纪律,贯彻落实依法监管,避免在工作中发生“人情案”。减少外界因素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干扰,降低管理人员的责任风险。开展市场监管执法警示教育,加强问题整改,保障基层市场监管所高质量开展工作。
(作者单位:白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