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G69高速、西渝高铁两条南北大通道的全线贯通,必将对岚皋县物流仓储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客观审视当前物流仓储业现状,找准短板弱项,超前谋划布局,主动融入区域大物流格局,建设陕西向南开放桥头堡,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岚皋物流仓储业大有可为。
一、发展现状
(一)货运流量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增加,物流仓储业得到较快发展。2022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实现0.21亿元,同比增长5.5%;货物运输量达到163万吨,同比增长11%。其中,快递与社区团购日均进港件约为4.1万件、进港大件物流约53吨,年均增长25%;日均出港快递件约为3000件、出港大件物流约12.5吨,年均增幅20%。按照《岚皋县“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以年均增速12%计算,预计到2025年,全县货物运输量将达到360万吨,其中:农产品物流20万吨、工业品物流100万吨、商贸物流240万吨。
(二)物流企业应运而生。据调查,近十年全县涌现出各类物流企业47家,其中有“圈圈到家”为代表的社区团购3家、“壹米滴答”为代表的专线物流9家、“百汇商贸”“巴隆供销”为代表的商贸物流11家、“沪秦贸易”为代表的冷链物流4家、“秦巴惠物流”为代表的快递快运物流企业20家,占全县物流市场90%以上。
(三)仓储设施加快建设。采取政府筹建和市场配置两种方式,建成了一批物流仓储配套设施。政府在水围城工业园区建立了2000㎡的县级商贸物流仓储中心、建设冷藏能力1000吨以上的果蔬保鲜气调库。采取市场化配置方式,秦巴惠物流有限公司自建快递物流园区;“双生”等专线物流企业、“顺丰、京东”等快运企业、“南林批发、巴隆供销”等商贸物流企业,采取租赁民房、个体厂房,在县城建立了物流分拨点。各农业经营主体共计建设了18处、冷藏能力2000余吨的冷藏库。深入推进“电商+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建成县级城乡物流配送中心1个、镇级物流服务站11个、村级物流服务点60个,线上线下连锁便利店60余个,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初步构建。
(四)产业地位日趋凸显。物流畅则经济活,物流仓储业现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将有力加快各项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同时,物流仓储业又是一项民生产业,特别在当前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有效带动了群众就业、加快了农产品销售、促进了消费帮扶。全县物流仓储业直接从业人员约1500人,间接带动群众就业8000余人。秦巴惠物流公司从业人员370人、年人均收入4.8万元,带动基层网点兼职从业人员700余人、年人均增收3万元;巴隆供销公司拥有职工41人、年人均收入5万元,带动社员100余人就业,直接服务于全县社员2.98万人。电商物流整合有效助推了农产品上行外销,每天上行件达3000余单,带动5200名脱贫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目前县域缺少一个聚集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县级综合物流园区,现有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经营面积和安全保障不能满足物流企业发展。县商贸物流仓储中心由水围城工业园区仓储厂房改建而成,改变了工业仓储用途;县果蔬保鲜气调库处于工业园区内,不符合行业发展布局规定;秦巴惠物流公司新建的快递物流园车辆进出未做平行道口安全评估;南林批发、顺丰等其他物流企业租赁居民用房,场地狭小、货车进入难、消防及安全用电得不到保障,很多物流公司因经营产生较大噪音、被居民投诉而多次搬迁寻找新的场地。物流企业普遍反映迫切需要有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备的综合性物流仓储基地。
(二)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效益差。现有物流企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工作业、自动化水平低下,缺乏智慧物流信息,山区流通成本高、企业经营效益差。如:秦巴惠物流公司新建快递物流园投入较大,无力安装自动化分拣设备,既难以降低人力成本、又不能实现货件分包到村,出现同一线路货件回流、增加驳运费用现象;缺乏现代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不同物流企业还未实现线路运输有效整合,到村快递、商贸、客货邮等物流没有真正实现共同配送、综合运输,物流成本依然较高;村级末端网点快件收寄、电商配送、金融服务、商品销售等业务不能充分融合,综合效益不高。
(三)县镇村物流体系不完善,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尚未彻底打通。自2017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两轮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初步构建了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但依然存在着村级站点功能不全、有效覆盖率低,快递快运服务还没实现“村村通”的问题。目前县级配送中心、镇级分拨站运营正常,村级服务虽然进行了布点,在实际运行中,各镇除靠近集镇的2—3个村服务网点可正常收发货件外,其他村因货件少、路途远、成本高而未实现快递进村目标,未覆盖到的群众依然要到集镇取件或邮寄货件,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全覆盖标准。
三、对策建议
(一)高标准定位。抢抓“双高”时代来临之际,要以大物流理念超前谋划发展,强化与西安、重庆、成都等地区经贸物流合作,建设川陕渝结合部区域分拨、集散、中转的省际区域性物流服务区,建成安康市次级物流集散地,树立“买全国、卖全国、发展岚皋”的理念,把陕南、乃至全国的魔芋、茶叶、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向岚皋聚集,通过物流服务销往全国各地。积极争取建设特色农产品安康“无水港”岚皋站,通过“无水港”岚皋站,将魔芋、茶叶等农产品销往中东、日韩等市场;同时也可解决现有出口型企业通过“无水港”岚皋站,及时将鞋业等出口商品走出“国门”。
(二)建好物流园区。新建一处规模适度超前、承载能力强、集散效能高的县级综合物流园区,是破解基础设施不足的当务之急。要以建设省际区域性物流服务区和安康市次级物流集散中心为目标,按照公办民营的方式,由政府统筹供地,在县城周边统征一处交通便利、地势平缓、面积较大的场地划拨给县国有企业,由其建成一个集电商物流、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于一体,仓储货场、商品展示、宿办楼相配套的县级综合物流园区,租赁给各类物流企业经营,使他们迁入园区聚集发展,国有企业搞好园区管理。也可按照国有企业控股,与物流企业联合共建、共同经营管理,从而保障园区得到迅速筹建、仓储厂房租金合理,企业成本有效降低,彻底解决物流企业场地租金高、面积小、安全无保障的问题。县主管部门要做好项目策划包装,争取及早落地;要捆绑相关项目资金、发放企业债券集中投入,加快建成使用。
(三)发展智慧物流。一是配套现代物流设施。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接省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岚皋物流信息平台节点,推动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标准统一和系统对接。鼓励物流企业改造升级,增加自动化分拣设备,建设企业智能化仓储分拨系统和末端配送网络等,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二是大力发展电商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实用性强、普及面广的产品购销APP、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做好商品下乡进村,同时将地方特色农产品、再生资源回收上行销售,发展物流数字经济。大力培养农村电商直播人才,开展直播带货;加大农产品“进城”经纪人队伍建设,推介销售富硒农产品,做到订单进山、产品出山、应销尽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三是整合线路集约配送。建立县镇村物流集约化、智慧化配送机制,引导快递、客运、邮政、商贸等物流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组建第三方企业,整合线路、统仓统配到镇进村,降低城乡物流成本。同时,整合村级服务点业务,将快递、商贸、电商、供销、金融、通讯、保险等站点的业务融合,实现多站合一、一店多能、增加效益,做到村级服务网点全覆盖,建成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
(四)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出台奖扶办法。根据物流仓储业发展特点,出台《物流仓储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对企业厂房租赁、技改扩能、仓储冷库建设等进行奖励扶持;对物流企业达到相关标准的劳务用工予以补助;达到一定规模、成为新纳统企业的按照五大产业工业类企业同等奖励。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建议整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商业体系建设项目、交通体系“交快融合”项目、农业产业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重点扶持县级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改扩建11个镇级物流综合配送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抢抓民主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机遇,积极包装、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建设民主富硒食品加工园物流服务区,打造县域西部农产品物流集散地。三是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政府财信担保贷款力度,对市场竞争力较强、经营遇到困难的物流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按照相关政策予以贷款贴息。建立健全信用档案,鼓励金融机构为县域商贸、快递物流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灵活开展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岚皋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