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追赶超越发展的高标准、新要求,也是我们检察工作追赶超越的硬任务、新担当,安康市检察机关必须义无反顾地扛起这份政治责任,守正创新、提纲挈领、融合赋能,不断健全完善新时代检察监督工作机制,推动全市检察工作再创新佳绩、再上新台阶。
一、构建新时代检察监督工作机制,需要在“守正创新”上下真功
一是准确识变,在检察监督理念上实现新转变。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检察工作现代化助推服务,检察工作现代化需要以检察监督理念创新为先导。安康地处陕南一隅,“两山一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生态优势,同时也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必须要不断更新工作理念。从就案办案、就事论事到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再到助推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从被动办案到主动作为,再到依法能动履职,无不体现着检察监督理念之变、检察思维观念之变。但对我们安康检察机关而言,检察监督理念的转变还是一道急需迈过的坎儿,需要借助“三级跳”实现新转变。“第一跳”就要大步跳出检察看全局;“第二跳”就要跨步跳出安康看全国;“第三跳”就要双脚落稳跳出监督看发展。
二是科学应变,在检察监督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四大检察”是新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四大职能”,也是检察监督的“四梁八柱”。刑事检察要切实发挥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关系的优势,建立完善一体化办案工作体系,以应对审判机关上下级院案件“内审”之变;民事检察要集中力量组建全省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专业办案团队,以破解基层院民事检察部门“监督”之难;行政检察要借助“外脑”、引进“外援”,建立“开放包容并蓄”的办案工作机制,以补强行政检察“能力”之弱;公益诉讼检察要完善直属基层院区域管辖和下辖市分院地域管辖相结合、相促进的工作机制,以提升公益诉讼检察“昂扬”之势。
三是主动求变,在检察监督能力上实现新提升。要坚持把讲政治提素能放在第一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习近平法治思想锻造队伍,苦练内功强素能,努力培养造就“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检察监督人才。要把强作风重自强作为基本面,坚持“两个从严”不放松,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努力选拔重用一批会办案、会写文章、会讲课“三会”型高素质全能人才。要把数字检察赋能作为突破口,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能力、向科技要战斗力。
二、构建新时代检察监督工作机制,需要在“提纲挈领”上下实功
一是明思路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要坚决扛牢捍卫党的绝对领导和全面领导的政治责任,坚决扛牢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法治责任,坚决扛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检察责任,坚决扛牢参与社会治理建设幸福安康的保障责任;要持续深化“三有”争创,坚持高标准进步、高质效站位、高水平提升;要不断推进“两化”建设,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要努力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检察答卷”。
二是建机制谋发展。机制决定活力。全市检察机关要坚持上下联动强推力、左右互动聚合力、内外驱动扩张力;要全力推行“主体责任具体化、组织生活规范化、活动阵地标准化、党建业务一体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的“五化”党建模式;要打造应用好数字检察平台。4月初,安康市院组织开展了一季度工作“分片观摩、集中点评”活动;5月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的最新重要指示,主办了陕鄂豫毗邻地区检察机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今年还要召开全市检察机关“五化”党建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强化党建对检察业务工作的引领。
三是抓“三有”创佳绩。“三有”争创既是抓手也是推手。全市检察机关发扬“三苦”精神(勤学苦练真本领、埋头苦干真业绩、用心苦为真担当),推进“三有”争创,全市检察工作有进步、有站位、有品牌。汉滨、石泉、白河三个院分获全省A、B、C三类基层院建设分析评价第1名,安康检察建议“三多”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改革典型案例”,平利县检察院“1+N”司法救助模式、石泉县检察院“三下五联七宣”工作模式、市检察院重大案件“双介入”机制等经验做法被最高检和省院评选为创新创优品牌。平利县检察院还被评选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今年,安康市检察院提出要坚持“三步走”,深化“三有”争创。去年是第一步,检察工作已有新成效;今年是第二步,检察工作要上新水平;明年是第三步,检察工作还要实现新跨越。
三、构建新时代检察监督工作机制,需要在“融合赋能”上下硬功
一是体系构建。体系构建是前提。陕西的区域特征很明显,发展差异也很明显,健全完善新时代检察监督工作体系,就必须充分考虑关中、陕北、陕南的区域特征和发展差异。关中地区有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四个检察院,辖区基层院50个,在全省检察工作中占据主体地位;陕北地区有延安、榆林、铜川三个检察院,辖区基层院29个,在全省检察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陕南地区有汉中、安康、商洛三个检察院,辖区基层院28个,在全省检察工作中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更担负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的重大政治责任。另外,省院还有1个直属分院和4个直属基层院。按照我省的实际情况,陕西检察监督机制事实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一核”架构。“一体”就是关中地区的四个市级院和50个基层院,“两翼”就是陕北地区的三个市级院、29个基层院和陕南地区的三个市级院、28个基层院,“一核”就是省院的1个直属分院和4个直属基层院。安康检察机关体量小,但毗邻重庆、湖北、四川,与西安、汉中、商洛接壤,区位特征明显,是“两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检察监督机制架构决定了安康检察的定位,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自信自强自立,又要正视自身不足,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全力缩小差距,尽快找准定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陕西讲话中指出的“陕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要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准定位乘势而上,借力东风应势而为,解放思想借势而进,以“思想”破冰引导工作“突围”,以履职“无我”确保尽责“有为”。要牢记“国之大者”,用心念好“山水经”;夯实“三动机制”,用情唱好“协奏曲”;聚焦“品牌创建”,用力打好“生态牌”;强化“数字赋能”,用智走好“创新路”。
二是体系融合。体系融合是基础。省院提出要构建政治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四个体系”,今年最高检提出检察机关要增强法律监督理念、体系、机制、能力“四个现代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构建融合性思想体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阐释新时代检察工作现代化实践,构建融合性话语体系,确保占领制高点、把握话语权;坚持以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检察工作主线,构建融合性行为体系,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以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为目标,构建融合性评价体系,实现量质效并举、考评用联动。政治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四个体系”内涵丰富,是继开展“三有”争创之后,省院党组提出的又一创新性举措。“一体两翼一核”这个检察监督架构有助于实现“四个体系”融合和“四个现代化”,三者之间可以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三是体系赋能。体系赋能是根本。安康现有1市、1区、8县,共有人口305万,其中汉滨区人口超过100万。全市10个基层院,共有政法专项编制414名,其中安康市院68名,汉滨区院73名,旬阳市院46名,紫阳县院40名,汉阴和平利县院31名,其余5个县院均在30名以下,镇坪县院只有19名。全市检察官员额编制148名,其中市院26名,汉滨区院27名,镇坪、宁陕县院员额编制仅有7名。“小院如何能有大作为?”“案少怎样才能出精品?”对于我们安康而言,健全完善工作体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已经开始推进“351”工作机制,探索开展数字检察,推进“三类人员”功能融合和“四大检察”功效融合,平利县检察院“三联三抓”打造“1+N”多元化司法救助模式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十佳案例”,镇坪县检察院一年实现“脱薄争先”。
(作者系安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